貢寮實中教師帶領學生騎腳踏車實地走訪溪流觀察水中生物。圖/教育局提供
【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新北市112學年度推動「環境教育方案2.0-校園川山家計畫」,41校師生透過實際行動,積極推展環境與生態教育,同時透過棲地營造的觀念,豐富校園生物多樣性,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綠校園,一同展現愛護環境保育及土地認同感。
教育局表示,學校透過申請計畫,結合校園周遭山川環境特色,將環境教育融入校本課程,透過校園環境盤點、發展特色課程與教師社群、成立學生或義工生態社團,進行校園棲地的營造和環境保育的行動,同時結合在地特色發展環境教育課程與活動,努力朝向永續校園邁進。
九份國小透過一系列川山家課程安排,讓身處山林旁的九份孩子,了解走過百餘年的山林與生態,這學期特別邀請吳海獅老師帶領親師生一同探索小金瓜露頭步道,在導覽的過程中,二年級學生伊恩很興奮的發現穿山甲挖掘所遺留的痕跡,她說,原來穿山甲的家是藏在地底下,難怪自己每次都看不到。
孩子們也主動發現步道旁豐富的植物生態,特別是香楠葉可用來做拓印及早期居民的青布衫染色原料,四年級學生弈恆開心地分享,以前阿嬤曾經告訴自己,她的衣服是用山上的植物染色的,原來就是這種香楠葉做成的。
貢寮實中依山傍海,水梯田與溪流散落於山海間,因此將環境友善、生態保育及家鄉關懷的心深植各年級孩子們探索課程之中,成就人與生物共榮的永續發展,教師們設計了「里山、里川、里海」課程,帶領七年級生踏入水梯田,循著過去父母、阿公阿嬤所走過的田埂,赤腳感受著泥土與大地的溫度。
八年級生則走入遠望坑溪,認識貢寮周遭溪流環境及所遇到的難題,學生從觀察合作中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九年級生更是走到下游龍門沙灘,從淨灘、漁會漁船體驗海洋產業與生態,喚醒重視海洋環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