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師提醒,正在經歷背部疼痛,或其他相關症狀者,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團隊治療。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常令患者痛苦不已。幸賴骨水泥椎體成形術的發展,提供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長庚醫院發表一項相關研究,證實使用高黏稠度骨水泥,相較於傳統液體狀的骨水泥,滲漏率降低了一半以上,不但手術效果更好,更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提供病患更好的治療選擇。
這項研究由台灣的長庚醫院骨科醫療團隊,包括林口骨科部部長傅再生、基隆長庚骨脊椎科主任林東儀、蔡松航醫師、陳韋誠醫師,與美國知名梅醫學中心團隊共同完成。針對1,280位接受脊椎骨水泥椎體成形術的病患進行滲漏率研究,獲致此重要成果。已刊登在2021年9月「歐洲脊椎醫學會官方期刊(European Spine Journal)」。
傅再生表示,這一結論突顯了高黏稠度骨水泥椎體成形術,作為治療壓迫性脊椎骨折的有效性,特別是在台灣這樣「高骨質疏鬆風險」地區。
林東儀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骨質疏鬆症已被認定為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在台灣有高達160萬人患有骨質疏鬆,其中包括95萬名女性。
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會讓患者感到劇烈背痛及駝背,嚴重困擾日常生活。骨水泥椎體成形術,是在影像導引下,將骨水泥注射灌入損壞的椎體,填充穩固椎體,提供人體支撐,達到快速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蔡松航醫師表示,骨水泥成分為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可塑性高,將其與粉劑和溶劑混合,硬化固定後形狀無法再改變,相當堅固。傳統低黏稠骨水泥,呈液體狀,出現滲漏機率可能高達50%,大部分情況下,少量滲漏不致造成影響,但滲漏嚴重則有可能壓迫脊髓或其他重要組織器官,引發嚴重併發症。
基隆長庚醫院骨科部研究團隊,左起蔡松航、林東儀、陳韋誠,三位醫師合影。圖/基隆長庚醫院提供
長庚醫院骨科醫療團隊,提醒民眾「保骨」有三要:一要「保持健康骨骼」:適當的鈣質和維生素D攝取,以及定期運動,對保持健康的骨骼,至關重要;二要「早期診斷治療」:定期骨密度檢查,如有骨質疏鬆或壓迫性脊椎骨折的風險因素,應及早診斷治療;三要「尋求專業幫助」:如正在經歷背部疼痛,或其他相關症狀,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團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