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腸癌是10大癌症發生排名第2,男性大腸癌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研究證實定期篩檢可降低晚期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陽性者遲遲未進一步大腸鏡檢查,死亡風險恐增6成。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是2021年10大癌症發生排名第2,新診斷大腸癌人數多達1萬6238人,換句話說,台灣每32分22秒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其中9成是50歲以上民眾;大腸癌的死亡率也不容小覷,2022年10大癌症死亡排名第3,年奪6853條寶貴性命。
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說,大腸癌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降低35%死亡率,其中糞便潛血檢查檢體採集容易,檢查前不需飲食控制,但陽性追蹤一定不能少,根據統計,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
林莉茹提醒,陽性者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檢查診斷確診,罹癌風險增加30%。大腸癌是可預防的癌症之一,政府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當檢查結果為陽性、接受大腸鏡診斷確診,當個案是大腸癌第0期、第1期,早期患者容易治癒,5年存活率都超過9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