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翁雨蕙(左)與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陳是瑋。圖/陽明交大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研究團隊成功將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分化為「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like cells)該類細胞將有助於尋找治療青光眼等視神經病變的藥物。
「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是眼睛能看見物體的關鍵細胞之一,然而在青光眼或其他視神經病變中,由於這類細胞病變或死亡,才導致不可逆的視覺損失。研究團隊表示,透過ATOH7、BRN3B和SOX4三個和視神經成長發育有關的重要基因,找到了在兩周內成功實現分化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方法。
為了驗證分化出來的「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應用潛力,研究團隊將乙胺丁醇—常見用於治療結核病,但卻可能導致視神經病變副作用的藥物,拿來與「類」細胞進行測試。結果如預期,該藥物會導致「類」視神經節細胞的死亡。
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其毒性作用,發現乙胺丁醇引起細胞內的自噬異常,導致活性氧化物質(ROS)過度堆積,傷害分化出來的「類」視神經細胞,最終導致細胞凋亡。
研究團隊指出,青光眼等疾病視神經病變治療選擇有限,患者往往無法挽回損失的視覺功能。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翁雨蕙表示,團隊發展出能有效能分化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模型,且具有視神經細胞所需具備的功能與特徵,將有助於科學家理解發病機制,更方便尋找治療視神經病變的方法。
翁雨蕙也說,「類」細胞也可使用於測試藥物副作用、改良不良副作用,對病患而言更安全,「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可說能為視覺相關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提供新的可能性。該研究成果日前已發表於《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