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和醫院今(14)日邀請病友邵女士分享自身經驗,喜好插花的她在記者會上秀出花藝絕活,親手完成兩束充滿感謝的捧花獻給醫師,場面溫馨。左1為柯子翔醫師。圖/雙和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64歲邵女士,罹患「原發性顫抖症」數年,雙手會不自主地顫動,兩年前,手抖症狀每況愈下,發病嚴重時,甚至無法好好用餐,連筷子、湯匙都拿不穩,外出聚餐時,只能靠朋友協助。直到去年5月,至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門診就醫,經主治醫師柯子翔評估、透過俗稱「神波刀」的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治療,終於改善右手顫抖症狀,恢復正常人的生活。
「夾菜還能靠人幫忙,但喝湯怎麼辦?」邵女士無奈地說,其手抖不僅影響用餐,連基本梳洗,都無法順利完成,長久下來,愈來愈不想出門參與社交活動。喪失生活品質的同時,原本期盼退休後能夠沉潛花藝、園藝的她,連基本的剪枝、修葉都難操作,只得被迫放棄。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柯子翔說,去年12月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建議,神波刀得間隔九個月以上,才得以完成雙側治療後,雙和醫院神經科團隊便與邵女士討論,完成雙側治療的可行性,徹底改善她雙手顫抖的病況。
邵女士指出,一開始,左手的顫抖狀況其實比右手還嚴重,但她想先讓「慣用手」先恢復正常,而成果符合預期,以及考量到生活中左右手的使用均不可或缺,因此決定在8月底進行針對左手顫抖的神波刀治療。「雙手恢復正常,重新掌握人生的感覺真的很棒,非常感謝醫師!」邵女士開心地說。
柯子翔表示,原發性顫抖通常會先以藥物治療,但臨床上約有4成患者服藥效果不佳,此時則需考慮手術治療,不過外科開顱手術風險大,術後也需要較長的恢復期,屬於非侵入性的「神波刀」就是另一個選擇。治療過程不需麻醉,不用擔心感染、腦出血等併發症,搭配MRI核磁共振導航,能一次完成,三天即可出院。
雙和醫院14日舉辦「消滅顫抖 左右開弓」原發性顫抖雙側治療成功分享記者會。圖/雙和醫院提供
雙和醫院自2019年6月起啟用「神波刀」治療原發性顫抖,並於2023年8月底完成首例階段性原發性顫抖雙側治療,今日(14)邀請病友邵女士於雙和醫院一樓大廳,分享自身經驗,喜好插花的邵女士,在記者會上秀出花藝絕活,親手完成兩束充滿感謝的捧花獻給醫師,場面相當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