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琹川
文/琹川
園中種的幾棵芋頭,藉著生於母芋上的子芋、孫芋或走莖頂芽形成的子芋來繁殖,因此歷經一段時日之後,只見它們不斷地拓疆展域,如今風來如荷葉般搖曳,宛然一片小葉海了,而雨來閃耀的水晶珠子在葉面上晶瑩地滾動,又是另一番風景。我看到有幾棵甚至長到石板道對面的排水溝旁,與外觀相似具有毒性的姑婆芋雜生在一起。
傍晚心血來潮,打算清理過多的芋株,順便查看莖下芋頭的成長情形,不知是否品種不同,還是營養不良,一直都只有小拳頭大,為避免誤食,須先確定它們是芋頭還是姑婆芋,方法是在葉面上灑水,若水直接滑落即是姑婆芋,如凝成水滴則是芋頭,而我家芋頭葉片中心還有紫紅點更好認。清除了過於繁密的植株,採了一些芋頭,整個園子看起來清朗許多。
天色漸暗,我轉身無意間瞥見金棗樹葉上有一團橘色的東西,湊近細瞧,它是從一隻蟬殼背部裂開處伸出來的,這才意識到原來是蟬正在脫殼羽化,表面上看似不動,其實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中。頭部下兩側雪白染黃的小翅膀末端抹了一層翠綠,只見小翅膀慢慢向上舒展,蟬翼半開之際,這時後仰的蟬頭部慢慢往前起身,抓住舊殼的頭部及殼身,最後將尾部抽出擺脫了舊殼,好讓翅膀能夠盡情開展,於是一雙薄透明美的蟬翼,便在我眼前完整地舒展開來了。
彷彿已耗盡力氣,只見牠靜止攀掛在舊殼上休息。一個多鐘頭後我再去看牠,依舊沒動,應在等待翅膀晾乾吧!此時晚風輕輕吹拂,蟲唧四起,空氣中隱約可聞到正在綻放的曇花淡淡清香。
蟬終其一生極大部分是在黑暗的地底孤獨地生存,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幾年,這期間牠必須完成四次的蛻殼讓自己更堅強,直到第五次亦即最後一次,終齡若蟲會在適當時間鑽出地面,通常是在夜間,進行蛻殼羽化,整個過程大約需一、兩個小時,但羽化進行中若受到干擾,便會落殘不能飛行,且無法發聲。當然若受困於殼內無力撐破掙脫,或羽化出畸形不全的蟬翼,甚至遭受其他動物的掠食,皆無法完成牠此生的使命。
我遇見的是一隻熊蟬,需要在地底潛伏五年才得以鑽出上樹,而我錯過了牠前半段的羽化過程,就在我埋首整理採摘芋頭時,渾然不覺一旁的牠正經歷著生命最重大的考驗,牠必須使盡力量獨自撐開背殼,伸出頭與身往後仰,我想像著後彎下腰的動作需要有多大的腰力啊!同時還得慢慢伸展出兩側翅翼,之後再靠腰力起身攀住舊殼抽出尾身,始得以全然展開蟬翼。這是最後的考驗,通過者將擁有一雙令人驚豔的美麗翅膀,等待自由飛上枝頭引吭高歌。隔天一早我掛念著昨日羽化的蟬,前去探看時已不見蟬影,金棗樹葉上只剩下空空的蟬衣(即蟬蛻舊殼),想當然耳牠早已飛入林間,欣然地融入眾蟬鳴唱之列了。
親愛的T,生命各有其不同的生存方式,也是一場各自修行的旅程,對於沒有刺針、尖牙或利爪等保護,不具任何攻擊力的蟬,只能閉關於地底下自我修練蛻長,而歷經重重考驗,只為等待有朝一日展開那明透光耀的羽翼,飛向綠樹青天,謳歌今朝且衍續明日。有時牠讓我忍不住想到那藉著苦修不斷自我提升的苦行僧,有時彷彿覺得我的心裡也住著一隻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