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逐岸流」 探索南港古今蛻變 曹麗蕙 |2023.10.25 語音朗讀 3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步里赫森團隊作品《光核》設置於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圖為夜間樣貌。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今(25日)開展,今年選定以「逐岸流」為主題,「南港區」為策展區域,除了設置耿傑生《G2G系列:通道》、吳修銘《記憶果實》及步里赫森《光核》3組臨時性公共藝術作品,更邀請15位插畫家與在地商家藝術串連,共同打造「畫中的街景」;同時以10場深度導覽走讀活動以及工作坊,帶領民眾進入街區、聆聽南港的故事。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表示,南港從過去磚窯輪胎等重工業發展,到現今三鐵共構的交通樞紐,區域發展形貌有驚人的蛻變,相信在地人感觸都很深,文化局透過地景公共藝術形式,呈現地區流變和精神的傳承,讓年輕孩子能知道生長土地過去的歷史,以及未來可能的面貌。文化局邀請3位藝術家從事地景藝術創作,其中藝術團隊步里赫森的作品《光核》,設置於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入口處,運用輪胎意象塑造出作品的輪廓,金屬輪框和LED光影線條相互交織,猶如南港的無數時空和生活經驗交織成的流動軌跡。吳修銘作品《記憶果實》設置於新新公園。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科技聲音藝術家吳修銘的《記憶果實》,則透過實地訪查,採集南港的歷史背景與生活文化,並撰寫、錄製聲音內容,將無形的記憶轉化成聲音,作品位於新新公園。最後,藝術家耿傑生創作著墨於探討人和物持續變化的互動關係,作品《G2G系列:通道》設置在南港「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站」和「南港行政中心站」的公車候車亭,呈現輪胎移動軌跡的紋理,結合了Google Map的色彩,將南港的產業歷史和現代科技的生活經驗,融合在候車亭的交通節點上,希望激發等待的民眾對未來旅程的想像。耿傑生作品《G2G系列:通道》設置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站及南港行政中心站。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表示,「逐岸流」除了3組地景藝術作品展出外,同時也邀請了15間在地商家,分別與15位新星插畫家共同打造「畫中的街景」插畫創作活動,插畫作品將在商家展出一個月,並推出10場地景走讀、黑鄉文學人文講座和療癒手作的創意工作坊,開放民眾報名。 前一篇文章 日本旅遊國內外旅客都愛 賞楓季大缺車、司機 下一篇文章 阿里山「猴出沒」 遊客三不原則 熱門新聞 01菲律賓宿霧強震 佛光人馳援賑災2025.10.0602中秋草地音樂會 祈願世界和平2025.10.0703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一念三千2025.10.0604拚日能源自給自足 高市力挺核能2025.10.0705種瓜得杯 種葫蘆瓜取代紙杯2025.10.0606西藏珠峰突降暴雪 傳近千人受困2025.10.0707新馬寺佛光普照 大馬民眾慶中秋2025.10.0708曼城佛光山贈圖典 愛丁堡大學典藏2025.10.07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師與禪詩 6-52025.10.0710消防員如觀音示現 圓福寺秋節致意2025.10.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花蓮光復鄉清淤 急需勺子超人國道客運慘澹 運量較疫前減36%國際生態旅遊獎 阿里山獲雙首獎少子化效應 雙十國慶寶寶驟減國慶致詞 韓:佛光山守護台灣的能量金博大金磚 身價近9億元 作者其他文章金鐘60/60特展 重溫經典娛樂記憶一頁千金 故宮展出98部宋版書黑猩猩之母珍古德辭世 享耆壽91歲故宮攜仁海宮 推郎世寧數位藝術展童書教父鄭明進 獲金鼎特別貢獻獎傳藝中心挺兒童戲曲 將辦百場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