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佛光山的各個道場,都在提倡〈十修歌〉。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一般佛教徒,為了求得證悟佛道,有的人參禪,到處打禪七;有的人一心念佛,希望將來往生極樂淨土;有的人熱中聞法,到處聽人講經開示;有的人喜歡法會唱誦,到各個寺院道場參加法會;也有的人勤於朝山,不畏奔波之苦,到處巡禮參訪。
佛教裡種種修行的方法很多,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修行成佛」,但卻很少聽到有人講「修行做人」。實在說,修行首先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把人做好,所謂「人成即佛成」,把人做好,還怕佛道不能成就嗎?
而真正的修行,則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佛光山的各個道場,都在提倡〈十修歌〉,也就是:
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多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
〈十修歌〉相應佛法,以音聲做佛事。因為佛教的梵唄、讚誦,大家都不是很懂得真正的意義,要依之而修並不容易;但是〈十修歌〉很淺顯、白話,與日常生活及人民的知識貼近,容易了解,容易做到。
〈十修歌〉的緣起,是因為我的母親在他九十多歲時,有一次到台灣。我怕他在台灣住得無聊,有一天就對他說:「過去當我還是孩童的時候,您叫我們要修行呀,怎麼修呢?」
「我來告訴你們!」於是母親就開始述說起來:一修怎麼樣、二修怎麼樣……在一旁的徒眾聽了,就把它記下來,他們說,這〈十修歌〉很有佛法的教化意涵,即使不懂得佛法的人,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
比方說,「一修人我不計較」,我們不要跟人有太多的計較,就會覺得身心輕安自在。「二修彼此不比較」,平時不要有事沒事就喜歡跟人比較來、比較去,自然就不會生出許多無謂的煩惱。「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做人要有禮貌,跟人合作共事,要懂得尊重、包容、謙卑、禮讓;見了人要招呼、問候,尤其能夠經常面露微笑的人,自然到處受人歡迎,人家就會接受你。「五修吃虧不要緊」,所謂吃虧就是福,吃虧才有功德,才能進步,才能成長,所以要肯得吃虧,不要總想要到處討便宜,那是貪圖、僥倖、自私的想法。
「六修待人要厚道」,做人厚道,這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能夠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使人生昇華。「七修心內無煩惱」,這是更重要的修行,提醒你不要有太多的自私、執著、貪瞋、嫉妒、怨恨;再有口中要常常說好話,修讚歎法門,也就是「八修口中多說好」,那麼自然就會有人緣。當然,你若懂得,進一步做到「九修所交皆君子」,那麼就是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了。「十修大家成佛道」,如果人人都能按照〈十修歌〉來作為個人修行的密行,雖然不能馬上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在當下,就已經成就個人的人間淨土了。
所以,道無古今,悟在當下,你能在唱〈十修歌〉的當下,感受到自己的道德在增長,人格在昇華,內心裡無比的安祥自在嗎?這就是〈十修歌〉所要帶給我們的修行利益,也是古今不異的修行意義。
獻唱給誰
音樂在佛教裡,是十供養之一。在《十誦律》中,佛陀曾讚許跋提比丘:「聽汝作聲唄,唄有五種利益:身體不疲、不忘所憶、心不疲勞、聲音不壞、言語易解。」梵唄音樂就是以清淨的曲調,虔誠讚頌的心,禮敬十方諸佛菩薩的真理法身。
佛世時,有一位唄比丘,形貌極為醜陋,但音聲卻很美妙,他所唱誦的梵唄,能感動人畜,讓人慈悲心油然而生。波斯匿王有一次要率領大軍討伐鴦伽摩羅,途中就是聽到唄比丘唱誦梵唄,軍隊馬匹被其音聲攝受,感動得殺心盡除,使得原本要爆發的戰爭,消弭於無形。
梵唄音樂容易攝受人心,令人妄念頓消。《大智度論》提到:「菩薩欲淨佛土,應求好音,國中眾生聞好音聲,其心柔軟,心柔軟故,受化較易。」如馬鳴菩薩作「賴吒和羅」度化了五百位王子出家;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笈多王朝迦膩色迦王也是推廣佛教音樂,倡導梵唄,以陶冶人民的心靈。
中國梵唄起源於曹魏陳思王曹植遊漁山(山東省東阿縣境),聽到空中梵天讚頌,心生感動,於是摹其音節,寫為梵唄,撰文制音,稱為「漁山梵唄」。從南北朝到初唐,也出現多位擅長音樂的高僧大德,如道照、慧璩、曇宗、道慧等人,可以說「唱說之功,獨步當世」、「獨善唱導,出語成章」。
梵唄之所以能流傳久遠,就在於這分深切的感動力量,不但提昇了宗教情操,對於淨化心靈,具有潛移默化的功用,故能發揮利樂眾生的廣大效果。尤其中國傳統梵唄的海潮音唱腔,蘊含優雅莊嚴的氣氛,在佛教音樂中更占有重要地位。
可惜過去的梵唄,只能在佛殿裡唱給佛祖聽,一般民眾想要聆聽,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但是我認為,梵唄既然能在佛殿裡唱給佛祖聽,也可以在佛殿之外,唱給廣大的社會大眾聽,因為佛陀證悟的時候就說過「眾生皆有佛性」。每一個人就是佛,所以不要把佛和眾生分開;也因此,我初到台灣後,就不斷用心在佛教梵唄音樂的推廣上。
首先,我在一九五七年率領宜蘭佛教青年歌詠隊,灌製了全台灣第一張佛教唱片。出乎意料之外,反應十分熱烈,增添了我無比的信心;一九七九年起,我更率領徒眾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佛教梵唄音樂弘法大會」。後來又成立「佛光山梵唄讚頌團」、「人間音緣梵樂團」等,積極將佛教梵唄從東方帶到西方;先後曾在北京音樂廳、上海大劇院、紅磡香港體育館,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德國萊茵科隆大教堂、英國皇家劇院,雪梨歌劇院等地演出。
我將梵唄音樂從寺院搬上表演舞台,不但沒有褻瀆的意思,還因為唱者以一分恭敬、虔誠的心唱誦,令見者、聞者感受到諸佛菩薩的大悲願,生起歡喜、尊敬之心;唱者聞者,都從梵音海潮中獲得了心靈的淨化、昇華,我覺得這才是唱頌梵唄音樂最大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