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石山曾在一篇文章中誇讚郁達夫和張愛玲,說他們兩位是「有絕大才氣,『從心所欲』就能寫出上好散文的作家。」「從心所欲」就能寫出好文章,這樣的境界就如金聖歎所形容:「才子心清如水,故物來畢照。」
第一流作家,基本上都具備「理解人生」的條件,正因為對現實人生沒有隔膜,才配剖析它、批評它,達到從心所欲的境界;義大利著名的美學家克羅齊說:「要欣賞莎士比亞,必須把自己提升到莎士比亞的水準。」同樣的,要欣賞人生,你必須讓自己的眼光超越凡俗。
其次,第一流作家要有很強的表達能力,也就是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動人的文章必須呈現出感染力,甚至讓讀者從平面轉換成影像;這樣的能力猶如下圍棋,只能一段一段地向前推進,有一分功夫,看出一分效果,功夫沒到時,別說跳越一段,就是多爭一顆棋子也不行。
很多人對寫作不肯經過淺近的基本訓練,以為一動筆就會一鳴驚人,那只是妄想,即使天才也未必做到,一步一地前進,孜孜不輟,最後才能達到意到筆隨的程度。
練習寫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須牢記在心,就是有話必說,無話不說,心口如一,不能說謊。文學是以語文為工具的表現藝術,心裡有東西要表現,才拿語文來表現,如果心裡要表現的與語文所表現的不同,那就失去表現的功用。所謂「心裡要表現的與語文所表現的不相同」有兩個原因,一是作者的能力不夠,一是他存心說謊。如果是能力不夠,最好認清自己的限度,專寫自己所能寫的;如果存心說謊,那就是走錯了路,愈寫就愈迷惘,離文學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