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發生教師不當管教風波後,有人探討教師的天性為何?
印度教有一則故事,一位瑜伽行者坐在恆河岸邊沉思冥想,他睜開眼睛時,看見一隻落水的蠍子在掙扎,滿懷惻隱之心,於是伸手把蠍子撈往河岸,不料蠍子卻螫得他痛楚萬分;片刻後,他又睜開眼睛,看見蠍子再掉入水中,即將淹死,他再次拯救這隻蠍子,但被螫得叫了起來。
當他第三次救蠍子被螫時,路邊的農夫按捺不住了,對行者喊道:「君子,您為什麼一再救起這隻以德報怨的可憐蟲?」行者回答:「我們都只是隨著各自的秉性行事,蠍子的天性是螫人,我的天性是憐憫。」
這則故事讓筆者反思,教師是否也要擁有行者「憐憫天性」?
在閱讀《自由寫手的故事》一書後,我更加深信教師應該有職業天性,書中的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老師,讓許多不可能變成可能,主要是對學生的「憐憫」,所以,對有偏差行為的孩子,應給予最大的同情,因為這樣的學生心靈孤寂,不易發現自己的價值,才會不看重自己,更無視他人感受,這有賴老師的鼓勵與讚美。
孩子容易犯錯,甚至一錯再錯,這也是孩子要接受教育的主因,因此更需要老師教導,而教師是否在教學中,因得不到學生對等的回饋,而放棄教導?
教師在面對學生偏差行為時,難免會有憤怒情緒,在心力交瘁之際,這時如能泛起像艾琳.古薇爾老師的天性,可能會讓情緒變柔軟,教師本就不是一種職業,應有「天性」,才有受人敬重的理由。
官志隆(嘉義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