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基因驚喜建功 孤狼改善森林生態 編譯/潘楠慕 |2023.10.01 語音朗讀 5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瑞士「保護阿爾卑斯山放牧地」創辦人艾利基和丈夫方斯華,以不殺生的方式守護羊群。圖/法新社魁北克希克肖克山裡的野生駝鹿。圖/法新社俯瞰加拿大一處森林與結冰湖面景緻。圖/法新社被科學家編號M93「老灰」的灰狼(圖中)。圖/法新社美國原生馬保育組織飼養的馬。圖/美聯社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上吃草的羊群。圖/法新社人與動物之間也需要感情上的同理心。圖/美聯社一隻孤狼意外改善美加邊境森林生態系統。圖為紐約一處狼保育中心收留的狼。圖/法新社一隻正接受訓練的狗狗露出友善的微笑。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1997年,一隻灰狼進入美國密西根州皇家島(Isle Royale),重振當地野生狼族群數量,令人意料不到的是,這隻「外來者」的加入,還對整體生態產生一連串骨牌效應,進而改善了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皇家島位於密西根州蘇必略湖中,鄰近加拿大,以豐富生態著稱。不過,1997年這隻被科學家編號為M93、暱稱為「老灰」(Old Gray Guy)的灰狼,跨過短暫連結加拿大和皇家島的冰橋,進入這座小島時,島上狼群正受疾病、近親繁殖影響,族群數量衰減。這份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的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密西根理工大學(MTU)生態學家霍伊(Sarah Hoy)說,近親交配、基因多樣性低等問題,對科學家來說是重要的關注議題,「但是這是第一份研究呈現,這些問題不只衝擊族群數量,增加物種滅絕的風險,也對其他物種造成確確實實的連鎖效應」。皇家島第一批狼群在1940年代末期抵達,狼群主要獵食對象為駝鹿,但是1980年代受犬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侵襲,狼隻從約50隻大幅減少到僅剩12隻,即使這種疾病最後消失,狼群族群也未因此立即恢復,因為還有近親繁殖的問題。過度近親繁殖降低島上狼群繁殖成功率,即使生下幼狼,健康狀況也不佳,常有純種犬常見的脊椎畸形等問題,加上獵捕體型比狼大上8倍的駝鹿,也威脅狼群存活率。「老灰」和皇家島上既有的狼群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而且牠體型異常龐大,在捍衛地盤、獵捕上都占有優勢。牠在島上很快地成為三群狼之中一群的繁殖主力,前後共生育了34隻幼狼,大幅改善當地狼群基因多樣性。壯碩的駝鹿一天可以吃掉14公斤植物,狼隻數量提升,抑制了駝鹿族群的發展,駝鹿數量少了,樹木以數十年罕見的速度茂盛發展,這點在膠冷杉(Balsam fir)樹群最明顯可見,對森林新陳代謝以及依賴森林生存的植物、動物物種產生重要作用,促使生態恢復平衡。然而,「老灰」為島上生態帶來的好處持續約10年後,情況反轉,諷刺的是,原因正是牠過度成功的繁殖率。「老灰」喪生後2年,2008年島上狼群基因60%遺傳自牠,又重演基因多樣性的減少,這種情況持續惡化到2015年,狼隻只剩3隻。2018年科學家展開救援計畫,才再次恢復生態平衡,目前島上維持約30隻狼和將近1000隻駝鹿。霍伊說,從「老灰」的例子學到的一個重點是,「只要引入少量同類,就能有效改善如獅子、獵豹等,受近親繁殖所害的掠食物種族群之生存,從而達到類似的生態系統平衡效果」。瑞士放牧場 綿羊野狼共生存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上的放牧場,一群義工牧羊人搭營守夜,他們用驅趕、哨音等方式嚇跑狼,讓小綿羊與大野狼和平共存,降低狼群與牧民的衝突,守護羊群,也守住狼的生存。生物學家艾莉基(Aliki Buhayer-Mach)和她的丈夫、心臟病學家方斯華(Francois Mach-Buhayer)在夜裡伴著營火,守著約480隻羊群,不時用強力手電筒照亮附近山頭,仔細查看是否有狼潛伏,艾莉基說,如果有狼闖過圍在牧場周圍的通電圍籬,「會是一場大屠殺」。一世紀多以前,瑞士的狼群一度被消滅殆盡,直到2012年才重新出現第一群狼,到今年初已增加到大約250隻,保育團體讚揚這是生態系統更健康、多樣的訊號,但是狼群攻擊農場動物事件也隨之增加,引起牧民不滿。為此,瑞士政府去年以限量狩獵方式管控狼群。艾莉基與丈夫共同創辦的非政府組織「保護阿爾卑斯山放牧地」(OPPAL),提倡用不殺生的方式守護羊群,這幾年兩人每年夏天上山兩次放羊,每次待上5天。今年夏天有400名義工加入自願監測工作。這些義工夜裡每15分鐘用熱感應、紅外線望遠鏡掃描,一旦發現狼接近,「一人用望遠鏡盯著狼,另一人拿著火把,邊吹哨子邊跑向狼群」,方斯華說,要嚇跑狼,「自己不能太害怕」。牧民西本塔爾(Mathis von Siebenthal)感謝OPPAL「幫了很大的忙」,如果沒有這些義工,他就得時刻提心吊膽是不是狼來了。OPPAL主任莫林(Jeremie Moulin)指出,在狼隻數量增加,牧民反感情緒高張之際,希望這項行動有助於促進野生生物與人類活動共存。人有同理心 動物會有幸福感如果人類相信動物的情感能力,會有助於動物健康和福祉嗎?一份近期發表的研究認為,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這項在6個國家所做研究顯示,人類飼主對動物的感知能力有同理心,動物的健康、福利情況評分也較高。英國樸資茅斯大學和全球最大馬科動物慈善福利機構「驢子庇護所」(The Donkey Sanctuary)合作的這份研究,走訪埃及、墨西哥、巴基斯坦、塞內加爾、西班牙和葡萄牙等6國,在飼養驢子、馬、騾子等勞役用馬科動物的社區,以問卷詢問飼主價值觀、對其飼養動物的態度等,並詳細評估這些動物的福利狀況。樸資茅斯大學比較與演化心理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哈迪(Emily Haddy)說,挑選不同文化國家的用意在於,要了解人類對動物福祉的影響,是否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差異。這份在《應用動物福利科學》期刊(JAAWS)發表的研究顯示,飼主相信他們飼養的動物經歷的情緒、或者動物與人們有情感連結,與動物健康、身體狀況評分較高有相關性,反之,不相信者、或者只著重動物營利性或實用價值者,其動物健康狀況較差;尤其,人類相信動物能感受疼痛,他們飼養的動物明顯比較少表現出不良於行。多個國家、不論經濟狀況,都一致地呈現出這些關聯性。研究報告說,「這些結果突顯飼主與勞役用馬科動物之間關係的重要性,以及飼主態度對動物福祉的影響」,希望能有助於進一步改善動物福利。「驢子庇護所」馬科部門執行長柏登(Faith Burden)說,「這些發現可為未來動物福利倡議提供訊息,並且提高效力」。 前一篇文章 政府失能加劇洪災 利比亞付出慘重代價 下一篇文章 負面文化場址入遺 黑暗觀光意義獲認可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5【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黑猩猩親子 發展獨家手勢暗號觀察麝袋鼠 解開直立跳躍之謎皮膚黏液護身 小丑魚不怕海葵毒刺獵戶座雙星體 星際霸凌受害者?38億年前小行星 撞出月球大峽谷氣候槓桿力變弱 雲層減少加劇地球暖化 作者其他文章黑猩猩親子 發展獨家手勢暗號觀察麝袋鼠 解開直立跳躍之謎皮膚黏液護身 小丑魚不怕海葵毒刺獵戶座雙星體 星際霸凌受害者?38億年前小行星 撞出月球大峽谷氣候槓桿力變弱 雲層減少加劇地球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