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失能加劇洪災 利比亞付出慘重代價 編譯/潘楠慕 |2023.09.24 語音朗讀 3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利比亞德納遭「丹尼爾」颶風侵襲引發洪災前(上)、後(下)空拍照對比。圖/美聯社德納受暴洪侵襲後的市區景況。圖/法新社風暴「丹尼爾」也在卡爾季察市造成災情。圖/美聯社土耳其救難隊在德納災區搜救。圖/美聯社希臘拉里薩市居民搭挖土機撤離洪水災區。圖/法新社荷蘭鹿特丹港。圖/法新社德納居民查看受災情況時互相安慰。圖/法新社德納洪災宛如海嘯侵襲。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地中海颶風「丹尼爾」(Daniel)10日侵襲北非國家利比亞東北部,帶來猛烈暴雨,並引發兩座老舊水壩潰堤,沿海城市德納(Derna)首當其衝,4分之1個城區被毀。這場風災儘管有極端降雨等天災因素,但是該國長期內亂,政治癱瘓,導致政府缺乏防災應變能力,也加重災害嚴重程度。「丹尼爾」10日登陸後,當晚位於德納上游12公里的「德納水壩」首先潰堤,洪水衝向下游另一座水壩「曼蘇爾水壩」,後者原已不堪大量降雨,也跟著潰堤。根據當地居民拍攝影片,當地時間11日約凌晨3時,潰堤引發的暴洪已經抵達市內,部分地區淹水達3公尺深。控制利比亞東部的國民軍政府官員奇基瓦特(Hisham Chkiouat)形容,洪水來襲「就像海嘯」,把一大部分城區「拖進海裡」,4分之1的德納市「消失了」。國際紅十字會與利比亞紅新月會指出,傾瀉而下的滾滾洪流一度浪高達7公尺,多棟建築瞬間被「夷平」。52歲的職業駕駛胡薩迪(Usama Al Husadi)說,他失去「至少50個父親那邊的家人,失蹤和死亡的」。24歲的工廠工人穆哈梅德(Wali Eddin Mohamed)說,他有15名家人、9名朋友「都被沖走,沖到海裡」。不同單位對罹難人數的統計差異甚大。截至19日,利比亞紅新月會統計1萬1300人罹難,1萬多人失蹤,相當於德納市人口的5分之1;聯合國將確認的罹難人數下修為將近4000人,約9000人失蹤。「丹尼爾」24小時降下逾400毫米雨量,對於這個通常整個9月降雨量僅約1.5毫米的乾旱地區來說,等於是月平均降雨量的260多倍。不過,這次洪災除了因極端氣候,也有人為因素。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祕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說,「若有正常運作的氣象預報,就會發出預警,緊急救難單位也可以據此撤離民眾,就能避免大部分的人命損失」。利比亞自2011年前領導人格達費(Muammar Gaddafi)被推翻後,一直處於內戰,設於首都的黎波里的民族團結政府受聯合國承認,但是軍事強人哈夫塔(Khalifa Haftar)支持的國民軍政府盤據東部對抗,多年內亂導致政府功能不彰,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對猛然襲來的天災根本毫無招架能力。潰堤的兩座水壩興建於1970年代,1998年就傳出水壩有裂痕,德納副市長馬德魯德(Ahmed Madroud)在災後更坦言,水壩從2002年後就未維護。該市為國民軍政府管轄,在風爆接近時,未事先撤離風險區民眾,許多居民都是聽到水壩潰堤暴裂聲才驚覺情況不妙,政府防災機制完全停擺。這場洪災突顯了極端氣候碰上政治失能,加劇災情的惡果,利比亞付出慘重代價,為世界敲響警鐘。地中海颶風 暖化增添破壞力在利比亞造成慘重災情的「丹尼爾」,為罕見的地中海颶風(Medicane),科學家指出,在全球暖化下,這種通常威力較弱的風暴,將會愈加能夠造成嚴重災情。2011年才有第一個獲得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認證的地中海颶風,因此這種兼具熱帶氣旋和溫帶氣旋特性的氣候現象,較不為大眾所知。英國瑞丁大學氣象學系教授葛瑞(Suzanne Gray)指出,地中海颶風通常在秋季海水較暖時,在靠近北非沿岸的西地中海一帶形成,來自高海拔的較冷空氣遇到海面上升的暖空氣,形成對流,聚集在一個低壓中心周圍。根據NOAA與聯合國資料,平均每年只會形成1到2個地中海颶風,9月到次年1月期間為其活動高峰期。但地中海颶風規模通常比熱帶氣旋還小、威力也較弱,強度顛峰通常相當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Saffir-Simpson scale)上的「一級颶風」,風速每小時119到153公里。這次「丹尼爾」也在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降下豪雨,希臘色薩利大區(Thessaly)的札戈拉村(Zagora)24小時降雨量達到破紀錄的750毫米,相當於18個月的雨量。專家認為,氣候變遷造成海洋升溫,將使極端風暴更為劇烈。西班牙研究人員指出,7月歐洲經歷一連串熱浪之際,地中海海面溫度也創新高,較往常高出2oC到3oC,大幅強化「丹尼爾」的威力。德國萊比錫大學氣候學家豪斯登(Karsten Haustein)說︰「丹尼爾能形成地中海颶風,可能是因為海面溫度較暖,因此也是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造成的。」氣候變遷 恐令重要港口停擺一份9月發表的研究指出,由於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全球幾個最大港口到2050年恐怕將無法使用,因此,這份研究報告呼籲,加速海事領域低碳化,並且引入新技術,至為重要。與氣候有關的干擾事件已經衝擊全球多個港口,包括乾旱正影響全球數一數二重要航道中美洲巴拿馬運河的正常運作。這份「2050年全球海事趨勢」( Global Maritime Trends 2050)報告,由全球領導性航運集團「勞氏集團」(Lloyd's Register)以及其獨立慈善機構「勞氏基金會」(Lloyd's Register Foundation),委託智庫「經濟學人影響」(Economist Impact)撰寫,探究氣候變遷對未來全球港口運作的影響。「勞氏」發言人說,「全球3800座港口中,3分之1位於易受到遭氣候變遷衝擊最嚴重的熱帶地區」,「到2050年可能海平面僅上升40公分,就足以使中國大陸上海、美國德州休士頓和墨西哥拉薩羅.卡德納斯(Lazaro Cardenas)等幾個全球最大港口停擺」,如鹿特丹等其他主要港口也正面臨壓力。這份報告呼籲各國需要投資提高港口和物流基礎設施的效率和韌性,來跟上正在成長的進口與消費需求,並建議高度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港口,建立類似荷蘭馬仕朗防洪閘、倫敦泰晤士河防洪閘的防洪系統,免去每10年就得加高防洪牆這種短期且高成本作法。 前一篇文章 平價尖端電動車 慕尼黑車展嗅趨勢 下一篇文章 外來基因驚喜建功 孤狼改善森林生態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3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4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5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6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7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8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09蔬食族營養健康滿點 補充蛋白質、鐵、B122025.08.1410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啃石頭維生 太空長征糧食有解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倫敦博物館首創 館藏品隨你摸荷蘭創意魚門鈴 幫助魚群洄游獨特形象招財 長崎短尾貓帶動觀光 作者其他文章啃石頭維生 太空長征糧食有解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倫敦博物館首創 館藏品隨你摸荷蘭創意魚門鈴 幫助魚群洄游獨特形象招財 長崎短尾貓帶動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