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科醫師周璠表示,邱女士全身無力、晚上睡不著、血糖數值異常升高,是大量使用類固醇藥物後突然停藥,導致腎上腺素荷爾蒙可體松低下惹禍。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57歲邱女士,每年夏天都有皮膚疹困擾,日前因天氣炎熱長了大量的溼疹、汗疹、汗皰疹,到皮膚科診所就醫,除了擦的藥膏外,也服用了大量類固醇藥物壓制症狀。幾周後停藥,皮膚問題雖被控制住,但卻老是感覺全身無力、晚上睡不著、血糖數值異常升高,歷經兩個多月才前往台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檢查。
周璠醫師懷疑邱女士症狀是大量使用類固醇藥物後突然停藥,導致腎上腺素荷爾蒙可體松低下,除安排抽血,也給予低劑量類固醇治療,一周後症狀大幅好轉,抽血報告也證實是腎上腺功能低下,持續服藥兩周後,邱女士恢復精神,腎上腺功能與血糖都回到正常值。
周璠指出,可體松(Cortisol)又稱皮質醇,是腎上腺皮質分泌的荷爾蒙之一,腺體位於腎臟上端的腎上腺,左右各一,是一種「壓力荷爾蒙」,當人體遇到危機時,會刺激血糖、血壓及心跳快速上升,以應付緊急狀況。
但如果可體松分泌過高,反而導致「庫欣氏症候群」,出現睡眠異常、傷口不易痊癒、中心肥胖但四肢肌肉流失、骨質流失的情形,外顯症狀為常見的月亮臉、水牛肩、紫色妊娠紋等。反之,若分泌不足則會造成腎上腺功能低下,產生食欲不振、低血壓、低血糖、電解質異常、虛弱、反應慢等症狀。
新陳代謝科醫師指出,人體內的「可體松」過低,可能導致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虛弱、反應慢等症狀。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以邱女士為例,她雖用大量類固醇控制了皮膚症狀,可是驟然停藥讓她的身體出現「負回饋」機制,一時無法正常分泌可體松,在身體未分泌又無外在藥物補充下,出現腎上腺功能低下。因此,須以低劑量藥物類固醇,維持身體機能需求,以銜接停藥造成的分泌空窗期。
提醒民眾,類固醇雖能治癒許多急症,但在未控制下長期使用,會導致諸多併發症。因此,除了緩解當下不適,民眾仍須思考飲食環境或生活習慣等是否為導致病灶反覆出現的元凶,適時察覺並改變,才能杜絕症狀,避免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