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 對治「心律不整」有良效

陳玲芳 |2023.09.29
464觀看次
字級
中醫治療心律不整,注重調理人體五臟六腑氣血平衡,以獲得整體健康。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心律不整是一個症狀,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疾病,也可能是其他器官疾病波及心臟導致。心律不整輕微者,病人可能無任何症狀或僅自覺胸悶、心悸不適,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嚴重則常伴隨有心臟輸出量不足或心臟衰竭,甚至猝死。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指出,現代醫學面對此類疾病,第一線多使用藥物控制,若藥物療效不佳則考慮接受電燒過後仍未盡滿意者,就會求助中醫。中醫藥對心律不整治療,也是可靠的另一種選擇,建議可運用中醫來進行整體性的「體質調理」。

心律不整 中醫五類型

「心氣不足型」:多見於平時缺乏運動的學生及上班族。

「心脾兩虛型」:常見於貧血體質的婦女,以及二尖瓣脫垂病患。睡眠品質不佳,失眠多夢合併心悸不安、健忘。

「心肺氣陰兩虛型」:心悸、容易驚慌、睡眠不安、眠中盜汗。運動後胸悶、氣短、大汗出者。

「心腎陰虛火旺型」:常見於長期熬夜、持續性精神壓力、更年期障礙或甲狀腺亢進病人。

「肝氣鬱結肝火擾心型」:常見於自律神經失調,平時工作壓力大、易緊張,睡覺前胸憋悶、呼吸不暢者。

中醫將心律不整分成五大類型,其中的「心脾兩虛型」常見於貧血體質婦女,以及二尖瓣脫垂病患。睡眠品質不佳,失眠多夢,常合併心悸不安、健忘。圖/pexels

許堯欽引用國外研究,針對149位心房顫動、已接受電燒治療的心律不整病患長期追蹤,發現注意控制飲食、運動、生活型態的病人,疾病控制率與存活率高達87%,明顯高於未控制相關因子的病人(僅18%)。「此一發現,與中醫治療心律不整,注重調理人體五臟六腑氣血平衡,以獲得整體健康的觀點相符。」

常見心律不整的病因,如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其他器官導致的病因則更廣泛,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焦慮憂鬱等精神疾病、更年期障礙、自律神經失調、腎臟疾病等。完整的檢查、評估、及時防治,是處理心律不整的最佳原則。

10月1日周日下午2點到4點,陳旺全及許堯欽兩位中醫師,在線上有免費視訊課程,分別主講「贏得歲月的中醫養生妙法」、「中醫調理治療心律不整有良效」。屆時,意者可網路查詢關鍵字「瘋中醫 基金會」找到入口,或上「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網站查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