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 時代留影 ──麵粉袋裝

文/宋玉澄 |2023.09.14
543觀看次
字級

文/宋玉澄

二戰後出生的人們,通常都很惜物、勤勞、節儉。說是美德有點自誇,實在是生於憂患、長於貧困,在困窘環境下,不得不的作為與應對。

在日常習慣的縮衣節食中,讓我印象更為深刻的是「縮衣」。

大傳小是通則,兄姐傳給弟妹,算是另類的「兄終弟及」;或是縫縫補補又三年,褲子的臀部、膝蓋是最易磨損的地方,會另外加塊或圓或方的舊布墊底縫補。迄今,仍不知那時的自己為何喜歡圓形,由小圓到大圓,就像層層的標靶,左右臀各一;也像厚實的疤痕,數十年後仍烙印在心頭。

再來,就是將麵粉袋洗淨改裝而成的褲子,更是那一代人難忘的回憶。褲子後有「中美合作」、前面有「22公斤裝」等字樣,常成為取笑揶揄男生的重點,我還記得自己臉紅又尷尬的樣子。

至於那奇怪的公斤數,網路上有人解釋,說因為麵粉在美國包裝,規格是50磅,由英鎊換算公斤而成。但這其實只說明了一半,根據資料顯示,麵粉這些美援物資是在1951年2月正式進入台灣,原包裝100磅,且包裝袋上全為英文;1953年以後,政府為了方便與效能,將進口麵粉改為小麥,到台灣後再加工分裝為50磅一袋的麵粉,袋子上方才出現了中英對照或全中文。

事實上,當年的麵粉袋不只做成褲子、汗衫、圍裙、睡褲、抹布,根據國家文化庫的資料:當年,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台灣分署鑒於各監獄囚犯多衣不蔽體,遂利用麵粉袋製成囚衣,計有6000餘件。總之,物盡其用背後顯示的是國窮家貧之面目。

「窮則變」,是天下通行法則。美國在1929年發生經濟大蕭條,許多人的房產、財物一夕化為烏有,那時,許多中下層的美國人也穿麵粉袋製成的衣物,稱做「麵粉袋裝」或「飼料袋裝」,可謂國無恆富的寫照。

歲月匆匆,昔時的孩子已成了耄耋老人;而當年的麵粉袋裝或是縫補褲,如今在年輕人眼中都成了天方夜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