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紙保存者 陳志良家族5代與大士爺結緣百年 王淑芬 |2023.09.10 語音朗讀 20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志良(左)家族代代相傳做紙紮,其工藝細膩、符合文化脈絡,高雄市文化局認定為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傳統糊紙多用於廟會醮典或是生命禮儀,隨著民風開放、宗教信仰多元化,糊紙產業式微,藝師的生存空間也受到壓縮,不過家族第4代傳人陳志良無懼於現實,還鼓勵兒子接棒,將工藝傳承下去,而他自己也被文化局公布為「傳統工藝」紙紮保存者。高雄市小港區龍湖廟是全台灣最早專祀「大士爺」(普渡公)的廟宇,史料記載有228年的歷史 ,廟方百年來循禮俗於農曆7月14日到7月16日舉辦「大士爺祭典」;高逾5.2公尺的大士爺不僅神尊威武,承接紙紮工程的陳志良及其家族和龍湖廟大士爺還結緣近百年,5代人接力打造大士爺神尊,這份特殊的「人神情感」,陳志良非常珍惜。農曆七月對陳志良而言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因應中元普渡的歲時祭儀法事,很多廟宇老早就預約製作紙紮神尊,陳志良常常要趕工忙到天亮才能休息。過了七月,訂單就要靠醮典或生命禮儀的需求,而令他最感慨的莫過於以環保、焚化場域許可為理由的諸多規定,讓紙紮產業形同滅絕,他說,有近7成的業者選擇轉行或乾脆換跑道當保全了。圖/記者王淑芬不到50歲卻有從事紙紮業逾40年的資歷。陳志良說「我小學2年級就開始糊紙!」他回首過去只是被長輩使喚拿竹篾、火焰紙等材料的跑腿,慢慢地看出端倪也有興趣,學著做男童女婢,接著進階做金童玉女,再慢慢做起大型神尊。他指著農曆七月普渡最常見的「普陀山」紙紮說,不僅中尊的觀世音菩薩化身要做出聞聲救苦的慈悲像,善財、龍女、四大天王、阿難、迦葉、唐僧取經、四海龍王與大士爺等也都要各個到位;雖然紙紮通常只為配合宗教儀式祭典,會在火化後成了一縷輕煙也結束了他的「替代性」,不過陳志良仍有他要堅持的紙紮「神韻」。以小港區龍湖廟每年農曆七月「大士爺祭」所要製作的「大士爺」為例,一坐高逾5.2米的大士爺就足以讓師徒忙近4個工作天,而之前的準備工作及草圖繪製也要數日的構思,才能打模成形,繁瑣的工序常忙得日夜顛倒。談到製作「大士爺」巨形紙紮,陳志良很有心得,因為他的家族5代接棒,近百年的「人神情誼」,他不僅珍惜這一脈相傳的好因緣,也很考究這尊被說是慈悲觀世音化身「燃面大士」的神韻。圖/記者王淑芬大士爺除了臉部的「七星」,還要有怒目的神威,戰甲、盔冑裝備也要做出刀槍不入的勇武,紙紮工夫一點都不能草率馬虎,陳志良自認的好技藝都是青春歲月積累堆砌而成,絕非只有三、兩年資歷的學徒可以取代的。他紮實的技藝,高雄市文化局於2022年公布陳志良為糊紙工藝保存者,既肯定他技藝表現形式符合文化脈絡,也是糊紙工藝的藝師代表,這份殊榮也賦予傳承的責任。他於高雄歷史博物館授課分享技藝,讓對紙紮工藝有興趣的民眾也能認識、參與,同時延續紙紮的傳統技藝。圖/記者王淑芬陳志良說,曾祖父時代起就做起糊紙業,後來接棒的阿公被徵兵南洋,家業一度中輟,所幸父執輩從爺爺的徒弟處得以彌補部分失傳的手藝,父親也順利接續了差點要斷線的家業;一脈相傳,陳志良已是家族糊紙業的第4代,而第5代的傳人是還在念專科,未滿20歲的兒子陳泓靖。接棒紙紮技藝,陳泓靖很清楚面對的是即將沒落的「夕陽產業」,他除了努力傳承工藝,也在想著如何不讓自己成了家業的終結者,所以計畫嘗試「精緻化」紙紮,用更細膩的工序及豐富的色彩做呈現,讓紙紮不再只是火化前的替代性功能,而是精緻化可以被開光點眼的神尊,更是值得陳列的工藝品。圖/記者王淑芬 前一篇文章 供僧的真義 下一篇文章 打破年齡高牆 二度就業翻轉職場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巨蛋周年體檢 考驗永續力 台北大巨蛋周年體檢(上)【人間福報25周年專文】移山25年 傻瓜今還在2025年肆月 人人皆能成佛2025 壹月 拈花微笑 傳承傳法2024 拾壹月 上妙飲食 清淨法味樂音菲揚 佛學藝術滋養文化素養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弘揚佛教十大貢獻照耀人間高雄教室全面升級 5億建置觸控螢幕木偶劇倫巴夢想家園 黑猩猩挑戰命運保密防跌 強化骨鈣是關鍵駁二花漾市集 迎溫馨5月無價的禮物 器官捐贈 讓生命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