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循環再利用成為生活習慣

文/李偉文 |2023.09.09
3043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李偉文

「恩典牌」不是專指單一的時尚品牌,而是一種人間善意流動的總稱。把用不到的衣物、用品、電器、鍋碗……整理並檢修後,送給想要或需要的人家,讓循環再利用成為生活習慣,不但皆大歡喜,更讓地球有了小小喘息的機會,不會又多出一堆垃圾廢棄物……

每個家裡一定都有用不到的衣物、電器,找時間整理一下送給需要的人,是皆大歡喜的事,也是個人生活中就可以做得到的循環經濟行動。

古時候有個民間習俗,嬰兒出生時,父母會挨家挨戶向鄰居祈求一塊舊布,然後用收集來的數百塊舊布縫製成嬰兒的衣服,稱為百衲衣。據說能保佑嬰兒平安成長、長命百歲。

這個傳說很令我感動。碎布縫製的衣服應該沒有什麼特別的魔力,特別的是衣服聚集了眾人的祝福,穿在小孩身上,他們也能體會到自己領受了多少人的善意,豈會不善自珍重?

圖/123RF

藉物傳承讓愛擴散

20多年前,雙胞胎女兒AB寶出生,我和太太就決定不幫她們買衣服,除了貼身的內衣褲之外,其他衣服都是我們廣發英雄帖,向親朋好友們募集來的二手衣,直到她們上大學之前,沒有買過任何一件新衣服。

她們後來也發現,別人送的衣服品質、款式都非常好,每個人都把衣服清洗、整理得很好之後,才會送給我們,而且非常開心這些衣服有人能接收。

很有趣的是,那些衣服原主人的大哥哥、大姊姊,看到AB寶穿他們小時候穿過的衣服,都會對AB寶有份額外的親切感,也會特別照顧她們。

循環經濟人人可為

孩子成長的速度非常快,衣服穿一季沒多少次,隔年就穿不下了,購買時很貴,但擺在家裡用不到又太占空間,直接扔掉似乎又捨不得,難怪朋友把衣服送給我們時那麼感謝,因為幫他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啊!

現代的衣服要穿破是很不容易的,AB寶接收的二手衣穿不下時,老婆大人清洗整理後,又再傳送出去,沒有說明,也看不出這些是三手衣呢!

圖/123RF

斷捨離衍生新難題

5年前台灣有個調查發現,平均每個民眾的衣櫃裡擁有75件衣服,其中有2成衣服,也就是15件是幾乎沒有在穿的。

這兩年避疫在家期間,許多人有時間進行斷捨離的清理工作,首先遭殃的就是這些多餘的衣服,以往很多人會把舊衣服丟到街頭巷尾的舊衣回收箱,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回收箱十之八九不是被移除就是封起來了,因為這些年國外的舊衣需求不如以往,而且全球壟罩在疫情之下,貨運缺船、缺櫃,原本的回收單位已沒有地方可以消化滿倉庫的舊衣,只好停止接受回收。

圖/123RF

全球舊衣無處可去

舊衣服之所以會這麼多,全世界的快時尚品牌是罪魁禍首之一。這些服裝公司超量製造、超量傾銷取得最低成本,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吸引消費者,再加上網購的便利,不知不覺隨手一滑,就買了一件又一件不見得會穿的衣服,又自以為不要的衣服是捐給需要的窮困人家,做善事又環保,所以心安理得地不斷買、不斷丟。

以前這些舊衣服的確會出口到非洲或經濟困難的國家,但這些價廉物美的二手衣卻傷害了當地的服裝產業,除了導致大量失業人口之外,也無法以基礎的民生工業發展國家的自主能力,假如一個國家連最簡單的半手工業都無法自行發展,如何循序漸進地升級到較複雜的工業?而無法創造出完整的產業體系,人民與國家就永遠處於窮困、必須受人濟助的處境。

減少購買終結汙染

2016年由6個國家組成的東非共同體宣布,2019年起禁止國外的二手衣輸入。很可惜的,在浪費成性的美國施壓下,只有盧安達政府堅持該項禁令,其他5個國家都妥協了。

快時尚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汙染,近年來已引起廣泛關注,法國政府開出第一槍,2020年2月通過《反浪費與循環經濟法》規範了服裝、食物、藥材、建材、電子產品等物品的回收規定,強制要求製造商或通路,必須對產品的最終處理負起責任,同時不能隨意丟棄或銷毀未售出的全新產品。

對於個人來說,不會再穿,或者變胖、變高而無法再穿的舊衣服,除了偷偷扔掉外,還有哪些處理方法?近年開始出現的網路二手衣交換或銷售平台,也許是個方式,當然,如果有時間,親手轉送給親朋好友也很好,然而最好的方式,還是從減少購買的源頭做起。

圖/123RF

本文取自《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3》

恩典牌FB社群

1.恩典牌免費贈送區

2.恩典牌0-8歲二手衣物相贈

3.恩典牌

4.二手婦幼母嬰用品交流平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