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俗稱「液體OK繃」的液體絆創膏,成為許多人心目中好用的「小傷口守護天使」。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民眾在廚房料理三餐,有時難免不小心切到手,OK繃雖然好用,但一碰水經常會失靈。近年來,俗稱「液體OK繃」的液體絆創膏,成為許多人心目中好用的「小傷口守護天使」,到底,這是什麼產品?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液體絆創膏產品屬「J.5090 液體性繃帶」品項之醫療器材,由液體、半液狀或液體粉末混合物組成,用於覆蓋於皮膚傷口以提供外部保護。於產品製造、輸入之前,需取得衛福部核發之醫療器材許可證,且需由具備醫療器材販賣業許可執照之業者販售。
有別於一般貼布式的OK繃,液體絆創膏依產品使用方式,可分成塗抹式及噴霧式2大類,其使用目的皆為「保護」傷口,通常適用於邊緣整齊之切割傷、手/腳指間、指關節等不規則且較不易包紮處,然應避免用於大面積的傷口、大片擦傷;潰瘍、化膿、燙傷等之傷口;眼睛、鼻子周圍、黏膜及皮膚敏感部位。
有別於一般貼布式的OK繃(如圖),液體絆創膏依產品使用方式,可分成塗抹式及噴霧式2大類,其使用目的皆為「保護」傷口。圖/pexels
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指出,液體絆創膏成分包含Pyroxyline(硝酸纖維素)、Benzyl alcohol(苯甲醇)及 Camphor(樟腦)等,利用苯甲醇及樟腦先於皮膚傷口表面微消毒,再藉由硝酸纖維素快速乾燥後,形成一層透明保護薄膜,進而免於水分或細菌的侵入及刺激,所以該產品又稱「液體OK繃」或「醫用三秒膠」。
因這類產品通常含有「樟腦」成分,對於蠶豆症患者,會產生嚴重的「溶血反應」,應避免使用。
食藥署提醒,選購此類產品時,應依照「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認識液體絆創膏是醫療器材;「二看」購買時要看外盒有無標示許可證字號;「三會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