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祐任醫師提醒,若民眾在一天內發生一次以上,或超過三天都在流鼻血而未改善,務必到耳鼻喉科就診,找出明確原因,切勿相信止血偏方或嘗試塞東西止血。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25歲艾瑞克是一名外籍教師,左邊鼻子不明原因流鼻血,已經超過三周,每次出血都是一陣一陣,有時還會突然出現大量鮮血,曾去診所檢查,卻未找到流鼻血原因,也未發現出血點。
後至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就醫,蔡祐任醫師詢問病史發現病人前陣子曾到山區玩水,遂以軟式鼻內視鏡仔細檢查鼻腔每個孔洞,最後在中鼻道處發現一坨約4公分大「水蛭」,遂透過器械在不傷害鼻道的情況下將之移除,解除水蛭掉入喉嚨深處或氣管的危機,也避免外來物造成細菌感染風險。
每個人一生都會有數次流鼻血的經驗,「鼻血」在耳鼻喉科也是相當常見的症狀,而醫師要從繁複的鼻腔構造中找到出血原因與出血點並不容易。
因此當病人因為流鼻血來到耳鼻喉科門診,出血量、型態、以及出血點是臨床醫師主要評估的三大面向,醫師除了詢問詳細病史,也會以理學方式,藉由足夠的光源進行探查,並以軟式鼻內視鏡詳細檢查鼻內構造。
蔡祐任指出,不同於老年人可能因為多重共病、用藥導致的鼻血,造成年輕人流鼻血的原因通常是過敏性鼻炎、鼻腔異物、鼻腔腫瘤與外傷。
尤其台灣有四成的青少年受過敏性鼻炎所擾,其中小朋友特別容易因為鼻腔黏膜浮腫、血管豐富,導致一打噴嚏或揉挖鼻子就造成鼻中膈附近出血,流鼻血的症狀會更為明顯。
夏天是水蛭活動的旺盛期,醫師提醒民眾如果去山林間戲水,要盡量避免口鼻沒入水中,而在山林戲水後若出現不明原因的鼻血,應至耳鼻喉科就醫,避免自行嘗試自行挖出水蛭,以免水蛭逃至鼻腔深處。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其次則是鼻內異物,這種情況多見於孩童誤將水銀電池、豆類和彈珠等物品塞入鼻孔,挖不出來,甚至愈挖愈深,造成鼻血。而異物若未及時取出,有可能掉入氣管或呼吸道導致窒息,不可不慎。
蔡祐任提醒,若民眾在一天內發生一次以上,或超過三天都在流鼻血而未改善,務必到耳鼻喉科就診,找出明確原因,切勿相信止血偏方或嘗試塞東西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