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鏡片挺「永續」 照亮友邦弱勢族群

陳玲芳 |2023.09.03
1172觀看次
字級
蔡司攜手剪紙藝術家楊士毅,打造「光之祝福」鏡片鋼雕裝置藝術。圖/蔡司集團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秉持「Seeing beyond 突破眼界 超越極限」企業文化精神,知名光學品牌德國蔡司集團,9月2日宣布將推廣年度ESG「光的循環分享計畫」。

蔡司集團攜手榮獲國際肯定的剪紙藝術家楊士毅,打造全台首座「光之祝福」鏡片鋼雕裝置藝術,鏡片結合雕花藝術,用光的循環賦予閒置鏡片新價值,藉此宣導「永續」與「視力保健」觀念,鼓勵民眾捐贈家中閒置鏡片,重新打造「再生眼鏡」,分享溫暖到海內外偏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視力報告指出,全球每一年有50萬的新增失明人口,平均每1分鐘有一位孩童失去視力。然而,中低收入國家或偏遠農村,更經常因缺乏醫療資源,飽受眼疾之苦,而孩童更有可能因為視覺系統沒有得到良好發育或不會表達,常常近視了卻沒發現,進而錯過了黃金矯正時期。

蔡司視力保健部門於今年4月起響應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所發起的友邦國家弱勢族群的眼鏡捐贈活動,至今已捐贈出100副兒童眼鏡、100副老花與成人眼鏡,醫療與視力矯正受惠人數逾400人。

民眾於蔡司光廊體驗蔡司3D中心定位儀專業驗光服務。圖/蔡司集團提供

下半年,將持續開展「光的循環分享計畫」公益捐贈,鼓勵民眾到全台蔡司光廊快閃活動與全台蔡司合作眼鏡店,包含小林眼鏡、大學眼鏡、得恩堂眼鏡、寶島眼鏡以及蔡司優視力專家眼鏡店等,捐出家中不合「視」宜的鏡片,藉此機會透過蔡司優視力體驗認識專業驗光,喚起大眾對視力保健的重視。

蔡司台灣總經理章平達,鼓勵民眾捐贈閒置鏡片做公益。他表示,閒置鏡片回收後,將持續用於公益義診活動及學校教學、再利用,以實現企業社會責任與環境永續發展之目標。

關於鏡片與眼鏡的使用觀念,章平達提醒,由於現在天氣環境變化較以往劇烈,一般而言,眼鏡壽命約為2年,儘管外觀上不一定看得出太多刮痕損傷,但鏡框與鏡片反覆使用,仍然會因為不當使用習慣或高溫曝晒等原因導致損傷,若沒有定期檢查、維修或更換,長期使用恐會導致視線模糊,加劇眼部疲勞,影響眼睛健康。

蔡司光廊全台巡迴系列活動,首站於台北信義香堤大道廣場開跑。與會來賓包括蔡司優視力專家、蔡司雷射矯正中心、四大連鎖眼鏡店、公會、學術單位、蔡司品牌大使,中立者為蔡司台灣總經理章平達。圖/蔡司集團提供

蔡司建議民眾,眼鏡使用每隔三個月至半年,應定期至原配鏡處做調整,一年至少做一次視力檢測,以利檢視眼鏡配戴與雙眼健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