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00002:1 史上最孤獨之人

文/張瑞棋  |2023.08.31
2652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阿波羅11號成員,左起阿姆斯壯、科林斯、艾德林。圖/維基百科
圖/123RF

文/張瑞棋 

曾經是史上最孤獨的人,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這名字你或許並不熟悉,但你一定知道他參與的一項任務:人類首度登月。

1969年7月20日那天,阿姆斯壯踏上月球表面,說出千古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他與艾德林兩人在月球表面活動的影片與照片也流傳至今,成為大家的共同記憶。但是,同樣參與此次任務的柯林斯,因為不在現場,總是不經意地被世人忽略了。

柯林斯原本是空軍飛行員,1962年2月看見葛倫上校(John H. Glenn)成功在地球軌道繞行3圈後,決心成為太空人。他報名申請後卻沒被錄取,受到不小打擊,沒想到一個月後,竟收到下一梯次的錄取通知。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1966年7月,他與另一位太空人駕著雙子星10號,成功在太空中完成對接測試,並進行了太空漫步。柯林斯接下來的任務,原本是阿波羅9號,但1968年時發現腿部有異,需對頸椎進行手術,只能退出此次任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反而因此排進阿波羅11號的組員名單,負責駕駛指揮艙。

雖然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沒機會踏上月球,但月球明明就在眼前,自己卻只能駕著指揮艙繞著它轉,眼睜睜看著同行夥伴踏上人類未竟之地,難道不會有一絲絲惆悵、失落,甚至忌妒嗎?

柯林斯在2009年時這麼說:「我知道如果我說,自己擁有阿波羅11號三個席次中最好的一個,那我不是騙子就是傻子。但我可以誠摯平靜地說,我完全滿足於我的角色。」這應該是肺腑之言,因為當NASA要讓他擔任阿波羅17號的指揮官時,他婉拒了。他的心願就是達成登月任務,一旦完成,就無須再次上太空讓家人擔心。

駕指揮艙 月軌繞行

好吧,撇開光環的問題,柯林斯在太空中成為「史上最孤獨的人」,又是什麼感覺?

登月小艇脫離指揮艙後,只剩柯林斯一人駕著指揮艙在月球軌道繞行。每當繞到月球的背面時,因為電波受到月球阻擋,會有48分鐘失去通訊。這段期間,柯林斯既無法與休斯頓的指揮中心聯繫,也無法與月球上的夥伴通話,那是絕對的死寂,徹底的與世隔絕。NASA如此形容:「自亞當以來,沒有人像麥可柯林斯如此了解孤寂感。」

然而柯林斯在1974年的回憶錄中回想當時的感覺卻不是恐懼或孤寂,而是「敬畏、期待、滿足、信賴,甚至狂喜」。他當時曾浮現這樣的念頭:「如果一個一個算的話,地球加月球的人數,會是30億加2人,對應著我在指揮艙裡面的1人,天知道還加上什麼?」但他記得:「我喜歡這種感覺,我的窗外觸目所見,盡是繁星,而應該是月球所在的地方,僅是一片暗黑的虛空。」

許多太空人上了太空,都會有徹悟的感覺,柯林斯也是。阿波羅11號果真成為他最後一次的太空任務。他餘生有機會就宣揚,從太空中看見的地球多麼美麗又脆弱,「我真心相信,如果全世界所有領袖都能從10萬英里外看看他們住的這顆星球,他們就會徹底改觀。所有重要的邊界再也看不見,吵雜的爭論也聽不見。」

當柯林斯從指揮艙拍攝登月小艇的照片時,阿姆斯壯與艾德林,以及全人類,都在照片裡,因為地球就在背景中, 而他則是唯一不在其中的人。正是3000000002:1(30億人口,加上上月球2位太空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