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小艇 巨大任務

文/小C  |2023.08.31
3060觀看次
字級
圖/維基百科

文/小C 

登月小艇是一艘用於降落到月球表面,可稱作為宇航員在月球上的基地。

登陸月球 奠定基礎

1969年7月16日,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在大眾期待下升空完成了登月任務,並平安返航回到地球。當年阿姆斯壯踏出了人類的一大步,登上月球的創舉,至今人類依然津津樂道,即使阿波羅11號的登月小艇的起飛部分,仍留在月球上尚未找到,但是如今坊間早有樂高積木跟NASA合作,製造還原出當年登陸月球的完整一套登月小艇,據說是用1000多片積木所完成,甚至還不忘在上方機艙放進兩個太空人公仔,小艇下半部也仿真做出活動艙門和著陸支架,可見登月小艇是多麼令人感興趣與著迷的一件太空設計物啊!到底當年那座飛入宇宙浩瀚無垠的登月小艇,是一個怎樣的構造與發明呢?讓我們也來探索一番。

基本上,登陸月球的整個活動,是由一艘較大的太空載具「指揮艙」,攜帶一艘裝載太空人的登月小艇,也帶上從地球到月球並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進入地球大氣層所需要的隔熱板等設備,等進入月球軌道,登月小艇與指揮艙分離後,登月小艇降落在月球表面,指揮艙留在月球軌道,而3名太空人中的1名留在指揮艙中,2名太空人坐登月小艇登月,返回時登月小艇一部分留在月球上,能減輕部分質量,然後登月小艇重新起飛,與指揮艙在月球軌道集合,並返回地球。

起飛降落 技術艱鉅

所以這樣我們比較清楚,登月小艇本身是分為兩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飛部分。登月時需降落到月球,任務完成後起飛回指揮艙對接合併後返回地球,據說當時設計,顧慮較多的地方,在於登月小艇和指揮艙的對接與分離的技術難度,以登月小艇中的下降設備來說,包括有登月裝備、雷達天線、降落火箭引擎、以及降落所需的燃料。

登月小艇下降部分帶有幾個裝載與其他貨物的隔間,比如阿波羅月面實驗包、移動儀器推車、月球車、月面攝像機、月面工具和月面樣品採集箱。而且登月紀念牌也安裝在下降級的爬梯上,所以光聽起來,技術層面的難度就很大,相對於起飛部分也有不少設備,包括艙蓋、反應控制系統、雷達和通信天線、起飛火箭引擎以及回到月球軌道,並與指揮艙對接所需的燃料,所以登陸月球是經過不斷的創新、測試與演練的寶貴經驗與過程中,甚至犧牲掉一些宇航員的寶貴性命,才能進升至今日世界科技領域的成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