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購買碳抵換 就能自由搭機嗎?

文/戴雅婷 |2023.08.12
6160觀看次
字級
Myclimate與EuroAirport合作,乘客在網站上訂票時可計算航班的碳足跡,並購買所需抵換的碳足跡。 圖/Myclimate
飛機是相對於其他交通工具碳排量更高的移動方式。圖/123RF
在各大航空公司的網站上可以粗估出每次飛行碳排量。以台灣人最常飛的台北到東京為例,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是206~412公斤。 圖/華航官網
以購買碳抵換的方式來減少個人的碳足跡。 圖/iStock
圖為飛行碳排與受到暖化嚴重影響的非洲國家人均碳排、開車碳排相較比。 製圖:吳宜靜/資料來源:Atmosfair

文/戴雅婷

暑假是海外旅遊旺季,但一次長程飛行的碳排量,往往就超過某些國家一年的人均碳排,也超過每個人平均一年可耗費的平均碳排量。在想遠行又想減碳的情況下,「碳抵換」能否成為更環保的旅行與飛行方式呢?



在各種交通方式裡,搭乘飛機無疑是碳排放量最高的移動模式。只是,出國旅行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增加個人生活體驗的重要途徑。若想出國,又不想因此加劇暖化,我們該如何更環保地飛行呢?

以升溫不超過1.5℃計算,到2050年若世界人口成長中位數是88億人,碳排量需控制在4200億噸以下,每人平均下來,每年可以排出的碳量大約是1.5噸(1500公斤);然而,光是台灣到歐洲(經濟艙)來回長程飛行,就足足超過每人一年的「碳預算」,更超過某些國家的人均總碳排量……

每趟旅程皆製造碳排

在「無可避免」、「必須」飛行的狀況下,一種透過碳抵換制度,抵銷因飛行旅程而產生的碳排,是目前普遍的做法之一。問題是:當民眾願意自掏腰包購買減排憑證後,是否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想飛哪裡就飛哪裡呢?

目前有不少航空公司,在網站上提供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服務,乘客可以算出自己搭乘的航班所衍生的碳排,國際上也有數個氣候行動組織,提供民眾自願購買減排憑證。

然而,自掏腰包的同時,也必然要面對「這和買贖罪券有什麼不同?」的質疑:碳抵換會不會反而是一種速食式的做法,讓人認為「只要花一點錢買碳抵換,就可以毫不在意碳排的坐飛機去度假」。

瑞士推專案抵換碳排

目前也有不少航空公司,在網站上提供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服務,乘客可以算出自己搭乘的航班所衍生的碳排,並且可以直接用現金或累積的哩程數進行捐款。

而總部在瑞士的Myclimate基金會,更長期致力實踐碳抵換。該組織在2002年成立,原本是聯邦理工大學(ETH)研究活動中的附屬機構,獨立出來之後,Myclimate已經在超過41個國家布局。

基金會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專案,大約有144個,包括協助肯亞當地居民減少用木炭煮飯,改以沼氣、風力、太陽能、水力等不同方式取得能源;或是在不同地區進行植樹或保護森林的計畫。

ESG當道力減碳足跡

有人便提出疑問:在瑞士產生的碳排,為什麼不在瑞士抵換,而要到其他開發中國家進行?

其中一個理由在於,和在瑞士執行減碳專案相比,投入相同的金額,在開發中國家可以減少更多的碳排。也就是說,在已開發國家實施減碳措施的成本相對較高。

ESG當道下,許多客戶找上Myclimate做碳抵換,是想要減少因公務在飛機或開車的路程所產生的碳足跡,當然,其中也有人是為了抵換度假而衍生的排碳。

理想美好惜支持率低

Myclimate成立之初,每年的業務約有10%~15%的成長,直至2018年,碳抵換的業務竟比2017年成長了80%,2019上半年,更因氣候遊行及瑞典氣候倡議者童貝里(Greta Thunberg)帶來的「Greta效應」,大幅成長了400%。

目前Myclimate基金會85%的業務,都來自企業與中小型公司,也有航空公司及旅遊相關機構,因行銷的原因成為客戶。

儘管Myclimate的業績有所成長,但瑞士目前大約只有2%~3%的飛機乘客,自願購買碳抵換,其中大部分是公司的出差行程,比例可說是相當的低。

額外加購消費者不樂

以顧客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航空公司把碳抵換放在購票的最後一個步驟,當旅客經歷了加價畫位、買行李額度、再加購其他服務後,通常不會想再多花錢購買碳抵換。

Myclimate也表示,航空公司應該簡化網路購票程序,把加購碳抵換的部分,放在購買過程前面,或考慮將碳抵換直接算進票價裡。

面對「碳抵換類似贖罪券」的質疑。筆者認為,重點還是在於避免和減少碳排。在難以避免或減少碳排的狀況下,碳抵換才是最後手段。

應先避免和減少碳排

也就是說,在花錢買碳抵換前,不妨先做一些相關評估:

◦碳抵換是個人減碳的唯一方法嗎?

◦能不能一開始就先避免或減少製造碳排?

◦我準備好改變生活中的行為模式,讓自己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嗎?

最好的情況會是:仔細考量自己的每項碳排活動,一開始就以不要製造碳排為目標,例如:減少飛行的次數;再來是選擇比較低碳的方式進行,例如在歐洲的城市間移動,搭火車會是比搭乘短程飛機更環保的交通方式。

少搭高碳排交通工具

以筆者的經驗來說,先前從居住的瑞士蘇黎士回台灣,因為沒有直飛航班,所以會先從蘇黎世飛香港,再由香港轉機回到台灣。同樣的旅程,更減碳的方式是從蘇黎世坐火車到德國法蘭克福,再從法蘭克福直飛回台灣。

如此一來,就能減少一段香港到台灣的短程飛行,而法蘭克福到台灣這趟無法避免的長程飛行,則可以購買碳抵換。雖然這會導致旅途時間加長了很多,然而這是幾經考量後,筆者認為對環境較好、自己能接受也做得到的行為改變。

(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什麼是碳抵換(Carbon offset)

不管願不願意,用電、吃肉、開車、搭郵輪環島、坐飛機出國度假等,這些日常活動都會排放溫室氣體。

其中,飛行是日常活動裡,最大一項碳排來源。一趟來回長程飛行的碳排量,大約等於一整年開車上班或整年肉食的排放量。只是當今的生活難免需要出國工作、短期出差、旅行,筆者現居瑞士蘇黎士,也偶爾需要回台灣與親友相聚。

飛行這件高碳排活動,一般可以透過「碳抵換(Carbon Offset)」的方法來減少個人的碳足跡。國際上,目前有數個氣候行動組織,提供民眾自願購買減排憑證。民眾可以在網站上算出自己的排碳量,再購買所需的抵換量。

舉例來說,如果民眾購買了一噸的碳證明,氣候行動組織就會把這筆金額投入在當地或其他國家進行的專案,並依據民眾購買的抵換量來減少同等的溫室氣體,透過這一加一減,便能達成所謂的「碳中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