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7】枸櫞 文/許貞慧 |2023.07.30 語音朗讀 140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枸櫞─果實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莊溪 文/許貞慧您可知道,現今所食用的黃色檸檬是枸櫞和苦橙混種的近親?枸櫞屬芸香科柑橘類的植物,其果狀似木瓜、檸檬或柚子,因具香氣,又稱香櫞、枸櫞子及香泡。為孔雀明王枸櫞的四種持物之一,亦是準提菩薩第五手掌上放置的俱緣果,故「枸櫞」亦稱俱緣果與枸櫞果,在佛教中寓意調伏或息災。佛館的枸櫞樹。圖/吳欽杉枸櫞的梵語Matulunga,音譯摩登隆伽、摩獨龍伽,是芸香科植物香圓的成熟果實,原產印度。屬常綠小喬木,枝上有硬棘針,葉長橢圓形,葉緣有波狀鈍齒或鋸齒,呈淡綠色;花為總狀花序或叢生於葉腋,果實卵形或橢圓形,成熟時為淡黃色,不容易剝離,果皮粗厚而有肋紋,有佛手柑的香味,但果肉味道酸苦,不堪生食,多供觀賞或藥用。佛陀紀念館佛教植物園玄奘大師區、祇園區都有種植。枸櫞─葉序。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莊溪枸櫞─枝。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莊溪枸櫞─花。圖/陶先生《南方草木狀》曾記載「枸櫞,子肉甚厚,白如蘆菔,女工競雕鏤花草,漬以蜂蜜。亦名香櫞。」枸櫞的生長習性適於高溫多溼環境,果實成熟時黃澄澄的令人垂涎。古時劉伯溫文集《郁離子》寫過一則故事,有位梁王非常喜歡吃水果,派遣使者到吳國去索水果,吳國人絞盡腦汁,第一次給了桔子,梁王覺得美味又再索不同水果,第二次給了柑子,更加美味,後來不斷索取,吳國人已經沒有甜的水果了。梁王不信,親自去看,看到野農家種滿一種如瓜果大又如桔柑,很誘人,這果子便是香櫞。他重金索買,吃了之後酸得無法下嚥,梁王才知被香櫞外表所惑。這故事也教導大眾,看待人事物不能執著外觀、外表,應探究內涵與本質,才不致被外在的假相所蒙蔽。枸櫞─花。圖/石先生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莊溪 前一篇文章 【大自然的美感教育】向陽光學習的孩子 開花植物 下一篇文章 【展覽分享】最具永續農業發展的穀糧──小米展 熱門新聞 01【詩】追光者2025.09.0802【詩】蠟燭2025.09.1203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4【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5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6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7巴西佛光人捐贈物資 慈善機構致謝2025.09.0608【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⑲2025.09.0610新青安鬆綁 房市台中熱高雄冷2025.09.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療癒綠洲】荷塘暮色【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純植生活】甜蜜長果桑 化身毛毛蟲的驚喜【綠色足跡】鹽水溪散策【蒔花物語】小胖葉療癒魔法 多肉新手變身綠手指【藝象空間】千年華彩 天目綻放傳世之光 作者其他文章剖析唯識學 真正的多采多姿在心【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8】 椰子【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7】 椰棗【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6】朱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