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8】 椰子

文/許貞慧 |2024.10.06
515觀看次
字級
可可椰子──莖 圖/莊溪、蔡清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椰子樹 圖/莊溪、蔡清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椰子樹 圖/莊溪、蔡清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可可椰子──實 圖/莊溪、蔡清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可可椰子的花序 圖/莊溪、蔡清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可可椰子 圖/莊溪、蔡清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可可椰子──花萼 圖/莊溪、蔡清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可可椰子──殼背 圖/莊溪、蔡清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許貞慧

椰子別名「可可椰子」,二千多年前《史記》對椰子已有記載,古書中又稱名「胥椰、椰瓢、越王頭」等。印度半島至澳大利亞、印尼至太平洋群島等熱帶地區均有栽種,為重要的熱帶木本油料作物,具極高經濟價值。

《大唐西域記》卷十:「迦摩縷波國周萬餘里,國大都城周三十餘里。土地泉溼,稼檔時播。般核娑果、那羅雞羅果,其樹雖多,彌復珍貴。」文中「那羅雞羅果」即是玄奘大師在印度東北迦摩縷波國所見的珍貴果實──可可椰子。

椰子屬棕櫚科植物,莖直立略彎曲,高大圓柱狀,單稈,無分枝,羽狀複葉,叢生於莖頂端,單性花,雌雄同株,高可達15至25公尺。全株都有用途,新鮮椰肉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還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果肉與椰汁也是大眾喜愛的消暑涼品。經過加工可成椰子油以及椰子粉、椰子糖、椰絲等多種食品;甚至將其製成沐浴用品,或美髮聖品。椰纖維可製毛刷、地毯、纜繩等;葉子可作編織品,椰殼可製作各種器皿和工藝品,也可製成活性碳;其樹幹可作建築材料,因樹姿優美,是熱帶地區美化綠化環境、抗擊颱風的重要樹種。

藉椰寫詩的人不多,宋朝詩人趙升之以〈椰子〉為題作了一首詩,前四句為「落蒂累累入海航,枯皮猶吐綠芽長。金絲發裹烏龍腦,白兔脂凝碧玉漿。」清代詩人查慎行寫過〈院長貽嶺南椰子〉:「椰子產番禺,瓠垂大如斗;其皮堅以韌,既剝且難剖。誰致越王頭,不脛而北走;微凹陷兩目,鑿竅通一口。」前八句將椰子形容得貼切,漢代以前椰子叫越王頭,西晉文學家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狀》一書中有所記載。

在海邊常見椰樹隨風搖曳,頓時有清涼之感。現在,散步於佛陀紀念館佛教植物園的玄奘大師區、樟樹林區,可見及椰樹已長成,再過幾年,可能一抬首就會仰望到聳立的椰子樹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