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分享】最具永續農業發展的穀糧──小米展 文/晞林 |2023.07.30 語音朗讀 140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植物園小米種植區 圖/晞林圖/晞林圖/晞林 文/晞林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去年應印度之申請,將2023年訂為「國際小米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illets, IYM 2023)」,這是因為小米具有達成永續農業、解決飢荒、適應氣候變遷、促進生物多樣性以及改變農業食物系統的重要角色。並且,種植小米比稻米節省70%的灌溉用水,種植時間僅為小麥的一半、又有更堅韌的生長能力,因此是氣候變遷影響下最適合種植的作物。小米主要是山上原住民所種植,作為其主食或釀酒之用。在台灣,因為都會區或平地民眾較少見到小米,對小米的印象,普遍多是餵食小鳥的穀糧,或少數餐館有小米粥這道食物而已。台北植物園最近為響應「國際小米年」,在園區內之南門町三二三日式房舍,舉辦「國際小米年──傳統穀類與部落文化」特展,展出國內原住民部落所種植各個不同的小米品種;為了讓民眾實際看到小米長在大地土壤的樣子,植物園還特別在民族植物區(竹區隔鄰)旁野花園的一側,栽植了來自布農族卡里布安村的小米品種,以及部落裡伴隨小米一起栽植的傳統穀物,希望藉此讓民眾,對小米有初步的認識,也能看到土生土長的小型農糧。筆者也是第一次看到栽種的小米是什麼樣子,才知道山地部落裡的小米,通常不是單一作物,而是會把把不同穀物或植物混種在一起,讓不同的農糧作物,各自有不同的成熟期,這樣比較會有相互支撐的效果。比如小鳥較喜歡啄食台灣油芒,就會留下小米。「國際小米年」展,不僅讓民眾增進對小米的知識量,對於趁著暑期來園參觀的親子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徜徉大自然寓教於樂,很值得走一趟參觀體驗;除了南門町三二三展場外,也可到民族植物區一睹小米模樣,看看小米實際種植在土地上的樣子。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地點:台北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展期:即日起 ~ 9 / 10時間:9 : 30 ~16 : 30(周一 、二休館) 前一篇文章 【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7】枸櫞 下一篇文章 生活.美學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湧泉洗衣池【植感時光】加羅林魚木 文青朝聖 【四季花藝聯想】春之茁發 萬物甦醒的希望【視覺DJ】流蘇與春櫻【自然之書】漂流木的沉思【植感時光】 清香處處 野百合有春天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快門】流蘇四月雪【生活快門】溜滑梯初體驗欒樹廊道我的美術教室【生活快門】北投特有的計程車【生活快門】繽紛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