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即日起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四季行旅」,民眾走進全牆面、曲面包覆的展場,好似穿古越今,步入「會動的」古畫中。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即日起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四季行旅」,民眾走進全牆面、曲面包覆的展場,好似穿古越今,親自步入古畫中,體驗四季流轉。而無論是清代傳教士宮廷畫家郎世寧〈百駿圖〉中或奔馳或嬉戲的駿馬,院藏山水畫郭熙〈早春圖〉中的高山流水,畫中抱嬰的婦女、挑擔的孩子等,都在民眾眼前「鮮活動起來」!
故宮沉浸式劇場播映兩部各8分鐘的動畫劇目,分別為圍繞郎世寧的藝術文物展開的「畫工遊蹤」,以及使用院藏山水畫製作的「四季行旅」。故宮副院長黃永泰表示,這一次透過沉浸式空間的手法,將院藏郎世寧作品與山水畫作轉譯成包覆式動態影像,盡顯院藏文物細膩的藝術之美,更巧妙應用北院建築物展間低矮的劣勢,搭配打造牆面的光影體驗。
展覽分為三大區塊,進入展場後,率先映入眼簾為五彩斑斕的「迎賓隧道區」,當中還將郎世寧繪製的〈孔雀開屏〉立體呈現。圖/記者曹麗蕙
「畫工遊蹤」讓民眾追隨郎世寧自義大利遠赴中國的旅蹤,映照這位耶穌會傳教士如何在宮廷扮演多重身分,為中國繪畫開闢新意。民眾可一窺院藏郎世寧〈聚瑞圖〉、〈百駿圖〉、〈孔雀開屏〉等二十四件藝術文物,親睹畫中的孔雀在你面前華麗開屏,不一會兒又有駿馬嬉戲相鬥、涉水而渡,或在你前眼奔馳而過。
「四季行旅」則邀請觀眾化身成古代畫家,置身山水勝景中,切身感受數位視覺科技營造的季節流轉變化,最後到黃君璧所繪台灣的〈谷關橋影〉,轉成谷關的實景照,巧妙連結古今。圖/故宮提供
「四季行旅」則邀請觀眾化身成古代畫家,置身山水勝景中,切身感受數位視覺科技營造的季節流轉變化,從郭熙〈早春圖〉的春意盎然,高克恭〈林巒烟雨〉描繪的夏季濛濛細雨,到秋日唐寅〈溪山漁隱〉中的落葉繽紛,冬季文徵明〈關山積雪〉的大雪紛飛,最後到黃君璧所繪台灣的〈谷關橋影〉等,民眾如同親身處於山川景致中,體驗季節遞嬗、古今對照。
「3D文物互動裝置」將「畫工遊蹤」中出現的〈琺瑯彩芝仙祝壽圖碗〉,透過3D文物模型,呈現在大眾眼前,民眾翻轉桌面上的正方體感測器,就連動螢幕中的碗,使民眾獲得像是拿起文物端詳的視覺體驗。圖/記者曹麗蕙
此外,特展還設置「文物解說區」,如「3D文物互動裝置」將「畫工遊蹤」劇目中出現的〈琺瑯彩芝仙祝壽圖碗〉,透過3D文物模型,呈現在大眾眼前,民眾翻轉桌面上的正方體感測器,就連動螢幕中的碗,使民眾獲得像是拿起文物端詳的視覺體驗。
「旋轉環互動裝置」則展示「四季行旅」劇目中的〈溪山漁隱〉與〈關山積雪〉,觀眾可移動與旋轉環狀裝置,在螢幕上縮放畫作細節,觀看院藏四季山水畫作的知識說明與動畫解析。
「旋轉環互動裝置」則展示「四季行旅」劇目中的〈溪山漁隱〉與〈關山積雪〉,觀眾可移動與旋轉環狀裝置,在螢幕上縮放畫作細節。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