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記憶 也能遺傳? 文/謝伯讓 |2023.06.30 語音朗讀 9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克拉克圖/克拉克圖/克拉克 文/謝伯讓 在從前,如果你敢說記憶可以遺傳,大家都會認為你是瘋子。但在2013年11月的聖地牙哥神經科學年會上,美國埃默里大學的迪亞茲(Brian Dias)與萊斯勒(Kerry Ressler)發表了一項令人驚訝的研究成果:記憶也能遺傳!這個消息一出,馬上就引起了震撼。天啊,這是拉馬克的逆襲嗎?200年前,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說」和「獲得性遺傳」慘遭打趴,沒想到,拉馬克主義竟然在200年後上演殭屍復活?此消息熱鬧流傳了一陣子後,終於在2013年底的《自然神經科學》上刊出,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項研究。恐懼破表 記憶傳承 實驗是這樣的:科學家給小鼠聞某種氣味(苯乙酮),然後施以電擊,讓小鼠學會對此氣味產生恐懼。10天後,這些小鼠交配生產後代。結果發現,這些小鼠的兒女們竟然也會對這種氣味感到懼怕。更誇張的是,這樣的恐懼記憶還可以至少遺傳兩代!而且,解剖發現,這些小鼠子代腦中負責偵測此氣味的腦區和神經細胞的確也變大、變多了。也就是說,老爸對這種氣味的恐懼記憶,竟然直接遺傳給兒子了(兒子從來沒被電擊過)!當然,有人會懷疑,有沒有可能這並不是遺傳所致,而是親代在養育子代時產生了某些行為影響。 杜絕影響 照舊遺傳為了排除這個可能性,迪亞茲與萊斯勒又進行了另一項實驗,這一次,他們把歷經電擊氣味學習10天後的公鼠精子取出,然後送到另一個實驗室中進行人工受精,以杜絕任何親代對子代的可能行為影響。結果,在這些根本不知自己老爸是誰的小鼠子代的腦中,負責偵測此氣味的腦區和神經細胞也同樣變大、變多。由於這些在另一個實驗室中,藉由人工受精生出的小鼠,根本不可能受到親代的行為影響,因此,牠們對氣味的反應,應該鐵定是透過遺傳而來的。科學家們用外遺傳學(epigenetics)來解釋這個發現:包覆著DNA的蛋白質會因為環境的影響而改變結構(例如甲基化),並因此影響DNA的讀取過程。如此一來,即使DNA本身沒有突變,環境也可以透過改變讀取過程來影響基因表現,並遺傳給子孫。不過,究竟這種氣味分子和伴隨的恐懼是怎麼改變生殖細胞呢?目前仍是一團迷霧……這樣看來,一朝被蛇咬,不只是十年怕草繩了,而是三代怕草繩! 前一篇文章 從牙齒看哺乳動物食性 下一篇文章 恐懼從何而來?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迴紋針發明及演變釘書機進化與發展從數學認識高斯高斯與1加到100 蛇吞大型獵物蚊吸熱血 燙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