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你的皮在癢?問題肌膚藏危機 陳玲芳 |2023.06.25 語音朗讀 19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皮膚科醫師提醒,夏季高溫、潮溼環境及陽光中的紫外線,都可能導致皮膚容易敏感、出現過敏反應。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夏季高溫潮溼的天氣,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對過敏體質的人,更容易引發各種皮膚問題。皮膚科醫師提醒,溼疹、皮癬、乾癬三種皮膚問題,屬於慢性疾病,它們可能反覆發作,因此需要長期的治療和控制。若皮膚持續出現紅、腫、癢的情況,尤其是在特定部位,更加不能掉以輕心。彤顏診所皮膚科醫師李柏諺指出,現代社會中,過敏體質者的比例持續攀升,逐漸成為全球的健康議題。因現代工業發展、交通環境等汙染,造成過敏性疾病持續增長,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台灣夏季高溫、潮溼環境及陽光中的紫外線,都可能導致皮膚容易敏感、出現過敏反應;許多人對於皮膚過敏反應不太了解,往往會忽視皮膚疾病初期的紅腫、瘙癢和灼熱感等症狀,自行塗抹成藥,導致皮膚疾病更加嚴重。圖/pexels李柏諺說,臨床上常見「溼疹」、「皮癬」、「乾癬」這三種皮膚疾病,由於它們都會出現紅、腫、癢的症狀,因此民眾很容易混淆。「溼疹」顧名思義是「有滲液的皮疹」,是皮膚發炎性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如接觸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的診斷,主要靠誘發因素和溼疹部位,作為臨床區分標準。「皮癬」是表淺皮膚遭受皮癬菌(黴菌)感染的疾病,依感染部位不同,而有相對應稱呼,例如足癬/香港腳(腳部)、甲癬/灰趾甲(趾甲)、頭癬(頭部)、股癬(鼠蹊或臀溝)、體癬(軀幹或四肢)等,感染途徑為接觸性傳染。「乾癬」別稱「牛皮癬」、「銀屑病」,其實不是癬(黴菌感染),反而是免疫系統失調而誘發皮膚出現紅腫搔癢、脫皮掉屑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出現全身紅皮症或合併關節炎,會反覆發作但不具傳染性。圖/pexels李柏諺表示,溼疹中的接觸性皮膚炎,又分為「過敏性」和「刺激性」,前者是接觸到含有香料或防腐劑等過敏原而發生皮膚紅癢現象,後者為接觸到刺激性、腐蝕性或揮發性物質造成皮膚紅腫刺痛;好發部位以四肢為主、頭頸部居次。皮癬通常以圓形或橢圓形的紅色皮疹為特徵,邊緣呈稍微隆起脫屑,可能伴隨強烈搔癢感,好發於皮膚易潮溼處,如腋下、鼠蹊、臀溝、趾縫、腳底(腳汗或長時間穿鞋者)。台灣地屬亞熱帶,環境溫度和溼度高,適合皮癬菌(黴菌)生長於皮膚角質層或角質衍生物上(如毛髮或指甲),也可能從貓、狗、兔子等寵物身上被傳染。李柏諺說,皮膚問題雖然不是致命疾病,但卻影響外在,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創傷,絕對不可以輕忽。早期診斷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減輕不適,讓你擁有一個舒爽無憂的夏季。 前一篇文章 2023神農上菜 偏鄉兒童廚藝交流 下一篇文章 守護新五泰小生命 輔醫啟動「新生兒外接」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3【光影魔術師】碧海藍天的呼喚──戀戀東海岸2025.07.0604【綠手指筆記】療癒系養蘭記2025.07.0605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6【特搜啟示】2025.07.0607【精選書摘】《你就是自己的焦慮處方》 思考無法解決感覺問題2025.07.0608【人間有愛】從居家防疫看人道精神2025.07.0609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2025.07.0610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習得一技之長 智障兒歡喜就業台式素刈包 9味麵皮任選 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身障兒夏令營 學做自己的主人夏天消暑解渴 營養師推薦4瓜類災後清掃 慎防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 作者其他文章身障兒夏令營 學做自己的主人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伊甸「同一Team」 助多重障礙者自立高血脂患者年輕化 中醫調理標本兼治維生素C水果 紅心芭樂含量最高台北國際食品展 規模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