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斗笠亭憶往

文/宋玉澄 |2023.06.15
1035觀看次
字級
涼亭護欄造型如花,十分獨特。圖/宋玉澄

文/宋玉澄

斗笠,是昔時台灣庶民的工作帽,遮陽、擋雨又輕便,望之復古又多了幾分親切。但在大溪公園內這座狀似斗笠的亭子,其真正的名稱卻是「復興亭」,不免讓人想起那個高唱反共復國的年代。

難得的是,如今大溪公園內仍保有蔣公的騎馬戎裝塑像及行館,留下了那個時代的遺痕。更神奇的是這座復興亭,小小的亭座彷如稿紙,書寫了跨越百年、分屬三個不同時代的歷史。

清朝時,這裡是塊墳地,收容許多無主骨骸,大多應是中國大陸泉、漳州的移民,或因病、因鬥、因亂,命喪他鄉;由地方善心人士出資,建了一座「大墓公」,以慰眾多孤魂。

到了日治初期,大溪地區曾發生慘烈的鄉土保衛戰爭,義軍、日軍均傷亡慘重;後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間的理蕃政策下,日本軍警征伐泰雅族人時,又有一批戰歿人員成為客死異鄉的孤魂。當時的新竹州當局,乃於一九三○年(昭和五年)擇定大墓公原址設立「忠魂碑」,以慰亡靈。

忠魂碑為三段式構造物,第一段為圓形基座,第二段為浮雕雲紋的碑座,第三段即為主碑,屬石造方尖碑,該造型與目前屏東公園內僅存的忠魂碑形式雷同。

台灣光復後,拆除了日人的忠魂碑,僅保留原基座,並在其上建造一座鋼筋混凝土涼亭,名為「復興亭」。一九九四年,依舊貌改建翻修為木造涼亭,兩道八字形走道一面為階梯、一面為無障礙通道,護欄造型如花,十分獨特。

如今,此亭成為老人家話家常、年輕情侶談情說愛或是遊人休憩的好所在,卻少有人關注小小木亭容納了多少過往的歷史。而想到無數命喪異鄉的孤魂,也讓人不由得憶起星雲大師一生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