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霉雨

文/莎賓娜 |2023.05.24
1639觀看次
字級
圖/克拉克

文/莎賓娜

在逐漸變炎熱的季節裡,周邊總會感到很潮溼,這是因為氣溫上升,空氣能夠容納更多的水氣而形成。而大氣中的水蒸氣從地面或海洋上升時,逐遇到空中的低溫空氣而凝結成雲朵,雲朵中的水滴慢慢變大,於是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降水形態有大雨與梅雨之分,而梅雨即是長時間連續多日、持續而密集降雨的自然季節氣候。

時令影響 潮溼序曲

梅雨季節是一種源於太平洋高壓與赤道低壓作用的夏季季風氣候,多分布於亞洲地區(台灣全區、日本中南部、韓國南部、中國大陸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東部、江淮地區),這種氣候又潮溼又高溫現象,也彰顯了獨特的自然與文化景觀。

梅雨季節通常發生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底,季節性的降雨會促進植物開始生長,尤其是成熟的楊梅遍布,因此成為「梅雨」的名字來源。梅雨與傳統清明節息息相關,清明節是春季第一個節令,也是梅雨季節的開始,所以自古便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形容。梅雨期的持續時間因地區和年分不同,持續時間大約為20~25天,甚至長達一、兩個月。一開始有梅雨的日期,稱為「入梅」或「立梅」,結束當天則叫做「出梅」或「斷梅」。大致上緯度愈高則梅雨開始的時間愈晚,台灣梅雨季節大約是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

意象之美 梅雨文學

梅雨經常成為文學作品中的主題,古典與現代文學常常體現了梅雨的美與惆悵憂思,例如:「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柳宗元」;「黃梅縣邊黃梅雨,白頭浪裡白頭翁。——白居易」;「今日看書最惆悵,為聞梅雨損朝衣。——劉禹錫」,浸潤於梅雨的詩句中,別有一番意境。

然而,梅雨季節帶來諸多生活問題,由於長期下雨,導致衣物、食品等容易發霉,因此梅雨又有一個別名「霉雨」。居家生活中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蚊等問題;在居住環境中需強化通風,避免長時間關閉門窗;在室外行動時,選擇穿著輕便防水衣物,以避免淋溼、感冒;還需要注意交通安全,避免在溼滑的路面滑倒。

季節鋒面 影響農業

梅雨與普通降雨不同,具有更大的雨量和更長的持續時間,往往也造成天氣圖上以滯留鋒面的形式表現的「梅雨鋒面」,生成的原因是有兩個冷、暖氣團對峙而鋒面滯留,這些區域會出現綿雨不斷,甚是帶來大雨、豪雨,尤其是梅雨季的中期,夏季西南季風所提供的大量水氣,讓鋒面上的降雨雲系變得非常旺盛,所以常有較大雨勢,因此對農業造成影響,過多的雨水可能危及農作物。農民需特別留意灌溉與植物保護措施。

然而,台灣也曾經出現梅雨季節降雨不樂觀的狀況,有時是梅雨開始時間較晚,雨期也較短,甚至是會發生梅雨季卻「沒雨」的狀況,這樣的情形稱為「空梅」。梅雨季降雨量偏少,不足正常,政府就會開始實施停水時段,而供水限制也影響了工業產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