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黑土 古老智慧有望加速雨林復育

林奕榮 |2023.05.11
1410觀看次
字級
原住民培育的亞馬遜黑土富含鎂、鋅、磷和鈣等礦物質,有助亞馬遜雨林復育。圖/取自EOS網站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氣候變遷、人類活動嚴重傷害亞馬遜雨林,「地球之肺」可能永遠無法恢復到原有的樣貌;儘管如此,科學家和保育人士仍竭盡全力拯救這個寶貴的生態系;巴西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原住民的古老智慧,可能有助復育亞馬遜雨林。

巴西聖保羅大學(University of Sao Paulo)、巴西農業研究公司(Brazil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rporation)以及巴西國家亞馬遜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Amazonian Research in Brazil)的研究團隊發現,約2,000到2,500 年前,亞馬遜原住民曾在一片貧瘠的地區生存,他們以堆肥、木炭、骨頭、黏土和排泄物創造一種黑色的肥沃土壤,稱為「亞馬遜黑土」(Amazonian dark earth,ADE)。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原住民在亞馬遜黑土種植作物;這種黑土富含鎂、鋅、磷和鈣等礦物質,是微生物的理想棲息地,也有利植物的健康和生長。

亞馬遜黑土土壤剖面,亞馬遜黑土對應於較暗的層,而非黃土。圖/取自ScienceAlert

研究人員以亞馬遜黑土進行實驗,發現這種土壤的酸性較低,含有更多的沙子和淤泥,含有的磷是一般土壤的30倍,鈣是6倍、鋅為5倍,鐵、碳和銅則各為4倍。科學家表示,亞馬遜黑土有助改善生態系統,幫助退化的環境由牧場恢復為雨林。

研究人員指出,亞馬遜雨林儲存大量的碳,支持生物多樣性,但現代農業活動將林地砍伐,犧牲了此區的生態系統;研究人員發現,亞馬遜黑土對復原生物棲息地的作用很大,一般土壤若混入20%的亞馬遜黑土,便可顯著促進樹木的生長。

聖保羅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和佛瑞塔斯(Anderson Santos de Freitas)解釋:「亞馬遜黑土的微生物群落更加多樣化,這些微生物能把土壤顆粒轉化養分,供植物吸收。」研究團隊正在進一步解析亞馬遜黑土,希望承襲古老智慧,加速推動目前的亞馬遜雨林復育計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