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杞人憂天」的科學家,計畫在北極建造一座種籽庫,期將不同物種的種籽各存一份,提供未來復育的希望,理念一如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在大洪水後,承擔人類重生所需的重任。
諾亞方舟一向引人遐想,許多引經據典的揣測眾說紛紜,有人憑空想像「仿製」出與「真實尺寸相同」的方舟,所用建材從木質到葦桿都有。更多人追覓方舟最後的停泊地,其中之最莫若它在幼發拉底河上游土耳其的崇山峻嶺裡,被冰雪嚴密的封存至今。當年我在土耳其,也曾在惡劣氣候中,努力攀登。希望得以親近,也當然一無所獲。
而現在,這目標相似的種籽庫,選在地球北極的盡頭。在地圖最上方的冷岸群島。英文叫SPITS BERGEN,當地人則叫它斯瓦巴SVALBARD。這地區看似陸地,數英吋浮土下,盡是不知多厚、多老的泥合冰,放眼一片不毛之地,僅有一列矮矮的禿山,容顏枯槁的點綴,每年隆冬長達11個月。其中四、五個月沒有生存條件,居民只好全部撤離。短短28天融雪期,是急迫的營建機會,挖走難纏的萬年凍土安置貯藏,新的冰雪就急著封堵成門,使穴內迅速形成真空狀態,便一切安全。
1985年,我曾夾著畫簿去過、畫過。震撼地守著午夜太陽橫向而行移動很快,我也得在北極的永晝中,一圓獨享有二十四小時可以工作的大夢。在杳無人跡悄然無聲中沈澱反思不能去。真慶幸半百之年還有膽魄到此親歷,豐腴生命加強韌度硬度,至今仍然分享不完。
最難忘的,是北極海上離島岸邊,有年已四億的古海海底可找到珍貴的菊石,它們密密堆疊一如聚落。竟留下倏忽劇變中倉皇的掙扎形象。另一處冰川旁則有直徑三尺熱帶雨林的闊葉化石,很像難得一見的巨人,為了湊近觀察,我曾在冰川上失足,幸被巨石擋住,逃過了一劫。
為什麼熱帶雨林和古代古海都曾在這裡出現?為什麼今日的極地如此淒涼荒蕪?原來,在大自然強力主宰下,習慣自我放大的人類,出現如此晚,才會無知地短視近利,但願這批看似杞人憂天的物種珍藏,至少有一粒像我們找到的千年蓮實般,展開令人激賞的千年金華。
(作者為畫家、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