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指出,免疫力低下族群如糖尿病、腎臟病、氣喘、癌症等患者發生帶狀疱疹機率,是一般人的9倍。圖/中華民國免疫學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期迎來2023世界免疫周,中華民國免疫學會藉此呼籲「免疫力低下族群」應關注帶狀疱疹危機,以防體內病毒不定時爆發!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的疾病,50歲以上成人約99.5%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疾管署數據,台灣人中約每3個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盛行率之高,是國人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風溼免疫科陳怡行醫師指出,免疫力低下族群如糖尿病、腎臟病、氣喘、癌症等患者,發生帶狀疱疹機率更是一般人的1.24-9倍,且疱疹後神經痛機率更高,感染危機如影隨形,不可不防。
陳怡行表示,目前遠離帶狀疱疹最有效方式,就是疫苗預防,而且免疫力低下族群更應及早預防。過往民眾多以為50歲以上,是感染帶狀疱疹唯一高風險族群,但其實誘發帶狀疱疹主因,是身體的免疫系統衰弱造成,因此,免疫力低下族群,更容易罹患帶狀疱疹。
匯集國內多位專家組成的「帶狀疱疹神經痛諮詢委員會」,近期公布最新「台灣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疫苗預防及治療手冊」,其中建議50歲以上民眾及免疫力低下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接種疫苗預防帶狀疱疹,以避免失明、失聰、疱疹後神經痛等危機。
陳怡行說,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如過去曾確診過水痘或是施打過水痘疫苗者,病毒就會一直潛伏於體內背根神經節中,宛如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發生免疫力低下情況,就容易活化病毒使其增生,而引發帶狀疱疹。由於帶狀疱疹會沿神經節生長,形成長長一條疤痕,所以過去常被民眾俗稱為「皮蛇」。
美國風溼病學會指引中,也強烈建議18歲以上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患者,應及早預防帶狀疱疹,完善自身免疫力,別再「討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