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反覆腹脹、噁心想吐等症狀,可能是術後腸沾黏所導致,千萬不要輕忽。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60餘歲的趙男近年有反覆噁心、嘔吐和腹脹、腹痛等症狀,6度入院治療,醫生問診發現他於15年前曾因升結腸憩室炎,做過右側大腸切除手術,術後有腸沾黏、反覆性腸阻塞,而出現噁心想吐症狀,後來以剝離手術解決患者的不適。
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順久今天指出,有不少過去曾手術過的患者反覆有噁心、想吐及腹部脹氣等情形,經問診追蹤再以腹腔鏡做進一步的診療,才知道患者有嚴重的腸沾黏。
林順久表示,一般腸阻塞若沒有造成腸道破裂或是休克,臨床上多會保守治療,但是像趙男密集發病且次數頻繁,就要積極治療以避免病況惡化。
林順久說,通常腸阻塞會因腹壓增加,體內血液無法回流,不但腸子會發黑造成下肢循環不良,下肢肌肉壞死,甚至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等。如果腸子長時間阻塞,易造成腸道破裂引發腹膜炎等。他舉例有患者腸阻塞被送急診,已惡化到連鼻胃管都無法插進胃部,腹部腫脹如汽球,還壓迫到橫膈膜,致醫生也無力搶救了。
腸阻塞發生的原因很多種,林順久說,大腸癌、憩室炎等腸道疾病的患者,還有長輩牙口不好,進食咀嚼不夠或是快速進食等都可能誘發;患者會有噁心、想吐的衝動,腹部也跟著腫脹、腹痛發炎。
一般治療都先讓病患暫停進食,服用抗生素抗發炎以免造成感染,但若病源未消除,仍反覆發生就要仰賴腸沾黏剝離手術,才得以讓患者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