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火交響樂 陶瓷 文/瑢瑢 |2023.04.25 語音朗讀 8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琪琪 圖/琪琪 圖/琪琪 文/瑢瑢如果你曾經玩過捏陶,一定會對手中那塊灰撲撲的土,能夠變化成各式各樣的容器感到印象深刻。你會不會好奇,如果我們去公園挖一塊泥土,捏成碗盤,也可以用高溫燒成陶器嗎?究竟陶器是怎麼做出來的,陶器和瓷器,又有什麼不一樣呢?人類很早就觀察到泥土的可塑性,而開始探索陶器的製作。不過,燒陶用的土可不是一般泥土,而是仔細挑選具有黏性的土質,經過充分攪拌、捶打、將土裡的空氣和雜質排出,才能開始捏塑和燒製。如果沒有經過「練土」,土料會在高溫燒製的過程中,因為質地不均勻或含有空氣而爆裂。千錘百鍊 得來不易練過土之後的陶坯,還要經過塑形、素燒、上釉、釉燒幾個階段,才能變成美麗的陶器。塑形可以用手捏、條盤,也可以將陶坯放在旋轉的陶輪上,慢慢往外拉出想要的形狀,稱作拉坯。完成想要的形狀以後,將陶器放進窯內,以700~900℃進行素燒,就可以進行施釉。釉藥也是來自礦物,成分和玻璃相似,經過1200℃的高溫燒融後附著於陶器表面,能夠形成一層彩色半透明的薄膜,增加陶器的美觀和防水性。很多人以為,陶器是新石器時代才有的產物。其實,早在距今2萬7000~3萬1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陶製品就已經被發明了。只不過,第一個的陶製品不是日常需用的器皿,而是一尊寬臀圓腹的女性雕塑,出土於捷克布爾諾南部下維斯特尼采村。而隨著世界各地的人類紛紛邁入農耕、畜牧的定居生活,為了有地方存放作物種子、牲畜飲水和吃不完的糧食,人們對於容器產生迫切的需求,陶器也才真正走入人類的生活中,成為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性文物。瓷器則是中國人的發明,它的英文名稱就是「china」。原始的瓷器出現於商代,發展成熟於東漢,繁榮興盛於宋代,明清時期更全面進入黃金時代,青花瓷、粉彩瓷大量出口世界各地,深受各國喜愛。瓷器和陶器的差異主要在原料和燒製溫度:陶器使用的是陶土或黏土,燒製溫度在800~1250℃之間,而瓷器則使用磁石或高嶺土,以1200℃以上的高溫燒製。相較於陶器,瓷器的坯體顏色更白、更薄、更防水,製作難度也更高。精密陶瓷 明日之星自從19世紀發明塑膠以來,陶瓷的重要性降低不少。然而,陶瓷由於耐熱、保溫、耐酸鹼、不導電等特性,除了穩居杯盤餐具的首選材質,近年更被高科技產業看上,廣泛應用在電子、機械、醫學、航空各領域。經過特殊加工的精密陶瓷純度更高、更輕薄,還能透過摻入不同電價的元素,改變陶瓷絕緣體的特性,成為電容體或半導體。我們冬天穿的保暖發熱衣,有許多也都混紡了陶瓷材料,具有吸收可見光、轉化成紅外線再轉成熱能,提高溫度的功能。你說,陶瓷是不是很厲害呢? 前一篇文章 櫻花與櫻桃花 下一篇文章 認識陶瓷黏土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4【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5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頻率對了就共鳴巨蛋邀大家同樂全球巨蛋大比拚摩斯密碼二三事 作者其他文章生存高手──苔蘚章魚很有事果醬,從貴族走向平民美味燈塔光芒調校中燙髮原理大揭密咖哩從印度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