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首位女樹醫 詹鳳春救家鄉樹 曾博群 |2023.04.22 語音朗讀 25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詹鳳春(圖左)不僅向民眾傳授所學知識,還鼓勵大家一起種樹、護樹,她也呼籲救治樹木時,噴藥、施肥前需考慮樹木能否承受,盡量不使用農藥做治療。圖/取自詹鳳春臉書 【記者曾博群專題報導】全台唯一女性「樹木醫生」詹鳳春,與當年教導她一切知識的東京大學教授鈴木和夫約定,不僅要在日本考到樹醫生執照,還要把所學知識貢獻給台灣,擔起台灣救樹的任務,她以實際行動,遵守當初對恩師的承諾,持續奔走至今。從文組橫跨理工科,詹鳳春求學階段非常辛苦,以非正式生取得東京大學農學院森林植物學農學碩士,專攻樹木醫學及生理學,除了日本樹木醫執照及日本自然再生士執照,並有日本植栽基盤診斷改良師執照,為台灣第一位全方位的女樹醫。詹鳳春回憶,當年看到鈴木和夫的著作受到啟發,卻因不是在校生、旁聽課程被拒,教授開出3個考驗,考上樹木醫、把知識傳回台灣、救家鄉的樹,才願意收她當學生。救治前 2021.11 詹鳳春不僅向民眾傳授所學知識,還鼓勵大家一起種樹、護樹,她也呼籲救治樹木時,噴藥、施肥前需考慮樹木能否承受,盡量不使用農藥做治療。圖/取自詹鳳春臉書救治後 2022.11 圖/取自詹鳳春臉書日本樹木醫執照考核,須7年以上的現場經驗,但詹鳳春仍以毅力跟耐心不斷突破自己;她學成回台後,在救樹現場看見需要專業的迫切,一般民眾對於樹木觀念薄弱,多半認為是裝飾品,缺乏對生命的尊重,她決定徹底實踐一生承諾,盼台灣有朝一日,也能在日常自然而然地擁抱綠意。詹鳳春指出,台灣有很好的植物生長環境,但本土百年樹木卻一直在減少,有大半原因來自人為,她語重心長地表示,台灣最缺乏「感受樹木的生命」。「樹木是生物,不同於人類、動物會覓食走動,它們只是呈現生命的方式不同。我們輕視樹木生命,不去理解它們的需要,只是一味以為噴藥、施肥就是救治、救樹,來自大自然的樹木,要的只是自然而已。」瀕死老鳳凰木 她花10天救回詹鳳春曾協助嘉義市府救援美術館前的老鳳凰木,樹木至少被澆灌5種農藥,根系及樹幹被打洞灌藥,土壤也混入各種農藥,樹根嚴重萎縮腐爛,她當時以最快、最自然的方法,將遭到汙染的土全部替換,大約10天,原先瀕臨壞死的根系,開始重發毛根及新根,恢復氣息。詹鳳春說,在日本學到的救樹觀來自於道德,用理性去看待,不是為了救而救,不考慮樹木能否承受。有次,她在阿里山治療因簇葉病瀕危的染井吉野櫻,由於判斷老櫻花樹無法救治,且「不能因為自私而虐待它」,最後她在不捨中選擇了伐除。圖/取自詹鳳春臉書引導小苗生長 迎向下個百年詹鳳春強調,人有世代交替,樹也相同。在伐除同時,她會引導二代小苗生長,為重生的櫻花,開展下一階段的百年大計,這是另一種更重要的自然教育,讓大眾可以反思。她也曾遇過把樹視為家人、哀求她全力救治的民眾,在高雄的一間宮廟,有一株陪在地阿公阿嬤成長的老龍柏,「樹只剩下一口氣,他們哭著說無法接受」,整個救樹過程,從早到晚,阿公阿嬤都不願意回家,留在現場守候。詹鳳春說:「因為感受到大家對老龍柏的真情,我也希望他們對這棵樹的愛,可以留到下一棵樹,同時也為他們物色到另外一棵龍柏樹,最終也移植到現場,圓滿這件事。」詹鳳春說,一棵樹要能吸碳、固碳,進而到減碳,至少要40年以上的養成。台灣雨量充沛、四季如春,適合樹木生長,但有優渥的地理氣候環境,「大家卻沒有去理解,且深刻認知到,是人類需要樹,不是樹木需要人類,與大自然共存才是永續發展的關鍵」。 前一篇文章 台灣碳權交易所 預計今年中成立 下一篇文章 人為暖化 「驟旱」將成全球新常態 熱門新聞 01【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02【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3悅讀華嚴經 成為幸福安樂地球人2025.11.0904【朗朗晴空】能替別人著想不會小2025.11.0905【森活日誌】意外的香遇2025.11.0906【視覺DJ 】給自己按個讚2025.11.0907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8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⑧2025.11.0909發現DNA雙螺旋結構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 華生97歲辭世2025.11.0910佛光山書蔬展開幕 聚焦天天行三好2025.11.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43天史上最久停擺結束 美聯邦政府重啟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溢流 再淹明利村油氣需求恐續增至2050年 加劇暖化鳳凰襲台 蘇澳土石流、泥灌明利村鳳凰颱風來襲 桃園、宜花、澎湖今停班停課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 作者其他文章華文文學星雲獎 隱地獲貢獻獎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工研院攜故宮 用AI秀經典名畫防腐劑、汽機車廢氣 罹患肺腺癌關鍵因子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中美角力 8 國學者共商競合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