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暖化 「驟旱」將成全球新常態

 |2023.04.22
75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中南部旱情嚴重,正等著春雨解渴,一項研究則發現全球暖化導致乾旱來得更快更猛,可能在數周內徹底摧毀農作物。科學家稱這類特殊且特別狂暴的乾旱為「驟旱」(flash droughts)。

隨著全球暖化持續,更多突發性乾旱對於生活在潮溼地區、仰賴降雨供養農業的人們造成嚴重後果。發表在《科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在印度、東南亞、撒哈拉沙漠以南和亞馬遜河流域等熱帶地區,驟旱發生頻率比一般的乾旱更高。

中國大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院院長袁星是這項新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表示:「即使是一般的乾旱,發生的速度也一直加快。」換句話說,所有型態的乾旱發生得比以前更快,造成氣象預報員預測及社區難以招架。

世界可能一直都經歷過快速發生的乾旱,但這類乾旱在過去10~20年才成為科學研究焦點。新資料來源和電腦模型科技進步使科學家能集中關注乾旱背後複雜原理。美國2012年遭遇嚴重乾旱肆虐農場和牧場,造成超過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兆元)損失,農業損失最慘重。

新研究共同作者、威斯康辛大學大氣學家奧特金(Jason Otkin)表示,美國東南部2016年也突然發生乾旱,是導致田納西州發生毀滅性的蓋特林堡野火因素之一。袁星說,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去年夏季因高溫而在一個月內出現驟旱,並引發野火;長江部分河段乾涸,大陸南方因水力發電無法使用導致能源短缺。他說:「事態發展得非常快,以致無法為這場乾旱做準備。」

袁星和同事研究1951~2014年全球土壤溼度電腦模型數據。他們關注持續20天以上的乾旱事件,並排除持續時間太短,沒造成太多損失的乾旱。

各地乾旱趨勢不同,但綜觀全球,資料顯示驟旱發生更頻繁且更快。袁星和新研究共同作者發現,電腦模型考慮人為排放吸熱氣體,以及火山噴發、太陽輻射改變等全球氣候自然變化,好好地捕捉到這些乾旱趨勢。但在只有考慮到自然變化的電腦模擬中,乾旱變化趨勢不明顯。這暗示人為引發的氣候變遷是乾旱變化的因素。

研究預測,在未來數十年,即使全球暖化加劇趨勢相對溫和,全球各地驟旱仍會發生更普遍且更迅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