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點滴】 國際合作在台灣: 糖業產銷與技術援助(下)

文/許峰源 |2023.04.20
655觀看次
字級

文/許峰源

台灣也協助非洲國家增產砂糖,這項工作,源於一九六○年的「先鋒案」。那一年起,第三世界國家以新興國家名義加入聯合國,使第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出現轉變。當各國表決中國代表權問題,竟有非洲盟邦未支持台灣,甚至投票贊成中共加入聯合國,讓政府體認必須深耕非洲,遂在美援模式下誕生了先鋒案。

一九六一年,政府成立先鋒案執行小組,派遣農耕示範隊(農耕隊)前往非洲,鑒於非洲飢餓問題嚴重,率先啟動糧食增產計畫。一九六二年,小組擴大為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力行外交下鄉、農業出洋政策,邀請非洲國家學員來台灣參加農業教育訓練、農作物栽培研習,學習農作物耕作技能與農藥噴灑技術。

台灣透過先鋒案,先後在非洲二十四個國家,派駐二十三個農耕隊與三個獸醫隊,進行各項農業技術合作。後來,農耕隊易名為農業技術團(農技團),繼續扶植非洲水稻栽培技術,也開始協助非洲國家發展經濟,讓台灣砂糖生產技術再度擔綱重要任務。

一九六五年,上伏塔(今布吉納法索)與台灣簽訂農業技術合作協定,擴展農技團在該國服務範疇,更希望提供糖業技術援助,開墾土地、挖掘水路灌溉以種植甘蔗,並建設糖廠與投入砂糖生產。台灣希望藉由援助該國發展糖業,引起其他非洲國家的重視,進一步在聯合國支持台灣,於是便依照協定內容,培育技術人員、建置糖廠,甚至還提供貸款,落實技術合作與砂糖生產實務。

一九七一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國際地位岌岌可危。隔年,政府決定強化農業技術合作模式,爭取非洲友邦支持,將「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與「外交部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合併為「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協助發展中國家經營農業。其間,台灣糖業技術也成為穩固邦誼的條件。

例如,一九七五年中非共和國農業部長率團訪問台灣,並和台糖簽訂技術合作協定,台糖將在該國投資建造一座糖廠,並提供附屬設施,協助訓練技術人員,輔導砂糖產銷作業。投資回收後,再將糖廠轉贈當地政府,創造雙贏。

一九六六年,賴比瑞亞亦向台灣爭取擴大農業技術合作範疇,希望助其建置糖廠。台糖考察評估各項條件成熟,但亟需開拓外銷市場,否則會有滯銷疑慮,最後決定暫緩該項計畫。直到一九七六年,台灣為鞏固與賴比瑞亞邦交關係,才委由台糖公司派遣技術團隊協助建置糖廠。

如今台灣糖業榮景不再,許多糖廠與五分車紛紛轉型為文化觀光產業。當你我有機會觀覽糖廠,享用台糖枝仔冰、搭乘五分車飽覽田野風光之際,也不妨回顧台灣曾以糖業技術援助其他國家,藉此爭取支持,進而穩固國際地位的那段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