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是因為「大腦生病」,病友常常不知道自己生病了,缺乏所謂的「病識感」,若再加上家屬也不知如何求助,恐會耽誤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時機。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請溫暖他心房~」知名歌手許美靜驚傳罹患「思覺失調症」,即使接受治療、按時吃藥,但仍前後復發好幾次,部分記憶也消失。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是因為「大腦生病了」,曾有病友因「幻聽追殺」嚇得不敢回家、夜宿公園,而「及早診斷」與使用「新一代長效針劑」為治療2關鍵,有助穩定病況,減少復發。
以往,許多人對思覺失調症普遍存在「中邪」、「沒藥醫」錯誤印象,為了幫助大眾正確認識「思覺失調症」,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今(18)日舉辦記者會,邀請專家介紹疾病醫療進展,以及結合軍陣精神醫療與社區健康營造的「新時代醫療照護」模式。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政府推動精神病人優化計畫、核定27億長效針劑專款專用,更積極推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建置,三總北投分院身為台北精神緊急醫療之核心醫院,承載大台北地區社區精神醫療重任,感謝醫護也期許精神醫療系統,能從醫院到社區,完整銜接「不斷鏈」。
社區精神醫療照護
三總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楊蕙年,分享她曾收治一名思覺失調症病友的治療照護成果。「阿正」在大學時開始出現幻聽,初期以為自己有「神通」,但當腦中聲音愈來愈激進,每天喊打喊殺,嚇得阿正不敢睡,每天晚上跑到速食店或公園,待上一整夜,天亮才回家。
上述情況持續半年,始終不覺得自己生病的阿正,在父親堅持下,透過警消人員協助送醫治療。如今,「阿正」不但可以幫忙照護晚期肺癌的媽媽復健,最近一年更在醫師建議使用「新一代長效針劑」幫助下,回歸平靜人生,保有正常工作與生活。
楊蕙年指出,不同於身體其他器官生病如骨折、肚子痛容易被察覺,思覺失調症起因於「大腦生病」,病友常常不知道自己生病了,缺乏所謂的「病識感」,若再加上家屬也不曉得如何求助,通常會耽誤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時機。
三總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楊蕙年(左二),分享她曾收治一名思覺失調症病友的治療照護成果。圖/記者陳玲芳
及早長效針劑治療
三總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醫師陳泰宇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嚴重、慢性,會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研究統計大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首次發病年齡多在15-20歲,男女比例相當。
研究統計,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病友因缺乏「病識感」,首次發病後平均將近1年半才就醫,耽誤搶救大腦功能的時機。提醒民眾,當出現工作和社交能力減退,思考、記憶、專注力變差,伴隨失眠、多疑,甚至幻覺、妄想時,都需要提高警覺,可能是思覺失調症警訊,需盡早就醫診斷。
為此,三總北投分院積極整合資源,強化精神醫療照護的社區網絡,提供3支便捷無阻的諮詢專線,分別開放給一般民眾、警消人員、衛政社政人員使用,從各角度找出疑似病友,透過完善的轉介後處理流程,提供家訪、電訪與緊急送醫等醫療照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