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長庚醫院以新型內視鏡射頻燒灼術改善了長輩(右4)因「放射線直腸炎」產生的血便及貧血困擾。圖/高雄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81歲阿伯3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手術及放射線治療,順利擺脫癌症病兆卻又產生「放射線直腸炎」的後遺症,每天飽受血便之苦,還需要回醫院輸血改善貧血等症狀。高雄長庚醫院以新型內視鏡射頻燒灼術改善了長輩的夢魘。
高長今天開記者指出,接受了新型內視鏡射頻燒灼止血術讓飽受血便的長輩重獲生活品質,也不再有馬桶血紅的壓力。
高長兩名副院長陳武福、蔡成枝表示放射性直腸炎在臨床上的治療很困難,許多病人在歷經抗癌後,又與血便奮戰很辛苦。大直腸外科副主任李克釗和團隊有這項新技術,是病人的救星,新技術成果獲得國際期刊發表。
李克釗指出,「放射性直腸炎」屬於骨盤腔相關癌症(直腸、膀胱、攝護腺、子宮頸和卵巢等惡性腫瘤等),因放射線治療所導致的後遺症。放射線治療的劑量原本只針對癌細胞,但照射過程不僅會殺死癌細胞,也會傷及周邊組織,導致直腸微血管增生,解便時只要糞便太硬,摩擦到增生的微血管就會流血。
他說,研究顯示約有2%至20%的癌症患者會因接受過骨盆腔放射線治療後產生了放射線直腸炎,讓患者常因貧血而暈眩,平均1個月輸血4袋。
醫生指出,目前診斷最佳方法是接受大腸鏡檢查,如為輕度者可用藥物治療,經每日灌腸的方式,將含有類固醇及消炎成分的藥物滯留於直腸,控制出血的情況,若症狀無法緩解,患者多會自費做高壓氧治療等。
新式內視鏡射頻燒灼術可深入至增生的血管組織中,釋放出能量加以燒灼破壞,有效且大範圍的淺層能量傳導,就像電熨斗一樣,燒灼深度局限於黏膜層,快速達到減少出血的效果。病人在1至3個月內會大幅改善血便及貧血,持續追蹤3年以上,無明顯復發案例。
高雄長庚說,新型內視鏡射頻燒灼止血術治療已累積50例以上,長期追蹤,病人皆有明顯的症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