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高病原性H5N1禽流感疫情可能演變成全球大流感,各國不敢掉以輕心。專家指出,新型大流感爆發前,會有一波小流行,今年冬天是關鍵期,在缺乏有效疫苗的情況下,各國應完成儲備藥物工作,面對隨時可能爆發的疫情。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天舉辦流感國際研討會。與會專家指出,病毒分析發現,H5N1病毒類似一九一八年引發四千萬人死亡的全球大流感病毒,雖然目前無法證實H5N1病毒已演變成人傳人的超強病毒,但各國仍須嚴陣以待。
香港等地科學家解剖感染H5N1病毒死亡的病患遺體發現,此種病毒會入侵全身器官,主要襲擊肝、肺,骨髓也會受到侵犯及破壞,血液中也可偵測到H5N1病毒。感染H5N1病毒的死亡率約五成,病患往往因免疫過度反應,發生噬血症候群而去世。
專家說,東南亞出現H5N1禽流感疫情以來,歐美日等國都投入研發疫苗的工作,但新型流感病毒仍不斷演變,使得實驗中的疫苗無法有效保護人體,可說全球還沒有一個人具有H5N1病毒抗體。
專家表示,在缺乏有效疫苗的情況下,各國能做的就是製造抗病毒藥劑,在病人發病兩天內投藥,減少傳染力。世界衛生組織已儲妥百萬劑藥物,預計在第一時間進入疫區,對當地人員投以藥物治療。
國衛院臨床研究組主任蘇益仁說,禽流感襲擊全球之前,會先出現一波小流行,屆時國內有二到四周的時間,大量製造抗病毒藥物,供民眾使用。
在疫苗研究方面,政府預計投入六十億元,使我國具有自製疫苗的能力,這部分被列為三百億元「因應流感大流行準備計畫」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