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美綺
我是那種會一頭擠進花車挖寶的人,花車商品因為過多人翻找,通常都是亂七八糟的,有些朋友會因為太過凌亂不知從何下手就敬花車而遠之,可對我來說那反而是一種東翻西翻撿便宜、挖到寶的樂趣。
看到「特價」總會讓人以為買到賺到,所以很容易就買了不見得需要的商品,通常是衣服居多,有時候是包包或鞋子,買的當下想的是總有機會用到,趁便宜入手真是太精明了,回家才發現可能早有了類似款式,或是根本找不到機會使用。有時候會對著滿滿的衣櫃發呆,明明不缺衣服,卻克制不了那種想買的欲望,尤其是特價出清的時候,「想要」與「需要」的界線已經分不清楚了。
但是隨著年紀漸長,現在,想要的時候會先冷靜下來想想:如果特價商品買回去會是開心的,那還是會考慮;如果買回去也不一定開心,那就只會多看幾眼然後擺回去。因為戰勝了「想要」的心理,所以買了開心,不買也開心。
兒子想要買鞋,已經看了一陣子卻一直沒下手買,因為喜歡的款式貴得超出預算,又不想跟覺得還OK的款式妥協。原本我無法理解,不過就一雙鞋,一定要買超出預算的嗎?後來兒子終於等到有特價活動時下手了,雖然價格在我認知裡還是偏貴,可是在這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件事,相對於兒子的不隨意妥協,我的人生似乎都太容易妥協了。
我跟兒子討論過這件事,我跟他說,很欣賞他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部分是我該學習的。如果是我,會在一片特價的鞋海裡找一雙自己覺得還OK的就買了,所以我的人生是不是一輩子都在「還OK」裡生活著?雖然,我在「還OK」裡也得到了滿足,但我的諸多妥協也讓自己漸漸遺失了尋找「最喜歡」的能力。
兒子收到了新鞋,看他眉飛色舞地講著這雙鞋的故事,還有這陣子看鞋的心得,我跟著一起開心了起來。如果當初他跟我一樣容易妥協,那就嘗不到這樣滿滿的的喜悅了。
「妥協」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飯,希望我們都長智慧,在該妥協時有能力妥協,在該堅持時有勇氣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