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少年】不越界,也不疏遠,保持剛剛好距離

文/尚瑞君 |2023.02.19
3688觀看次
字級
青春期孩子的肖像權和隱私權,是親子關係的引信。給孩子管轄自己的權責,讓他負起照顧自己的責任;多讚賞孩子的青春洋溢,少給予批評或挑剔。保持尊重與欣賞的距離,才不會引爆親子衝突。
面對青春期孩子,拍照前最好先告知,孩子如不願意就別勉強。圖/Pexels
作者簡介 尚瑞君 是保有赤子之心的大人,是老師家長認同與喜愛的親職作家,是各出版社喜歡邀約一起推薦好書,與推廣閱讀的知識分子。致力於推動愛的連結與傳遞,用書寫、演講、授課等不同型式,努力讓真誠、善良與美好,在世間閃亮與迴旋。另著有:《剛剛好的管教》及《優雅教養》。

文/尚瑞君

青春期孩子的肖像權和隱私權,是親子關係的引信。給孩子管轄自己的權責,讓他負起照顧自己的責任;多讚賞孩子的青春洋溢,少給予批評或挑剔。保持尊重與欣賞的距離,才不會引爆親子衝突。



記得哥哥祐亨在國二時,看見自己在小六寒假時去土耳其玩的全家福照片,突然說:「媽媽,我那時候眼神看起來好叛逆,會為了反對而反對,真的好幼稚!」

我回他:「謝謝你現在有這樣的體悟與覺醒,那些年媽媽真的好辛苦!」當孩子開始會跟你大呼小叫時,這可能是進入青春期的第一個訊號。

那第二個訊號是什麼呢?就是孩子開始跟你說:「不要拍啦!」沒錯,以前那個說要拍照還會自己擺姿勢的孩子,已經跟隨他的乖巧行為與可愛笑容一同走入歷史,變成不耐煩的抱怨與警告,叫你不准拍他,更不要張貼他的相片在任何社群平台上,因為他有「肖像權」。

當父母自以為幽默地說我還有著作權呢!孩子只會送你兩個白眼,隨時準備逃離你要取景的地方。別這麼熱臉往冷屁股貼。青春期的孩子不是不能拍,而是要看他的心情及你提前的商量與告知。如果要偷拍,拍得出高雅文青味,孩子往往還可以酷酷地接受。如果拍不出文青味,可以拍出創意或特色,孩子也會勉強認同。不然,就要做好隨時會被孩子要求刪掉的準備,而且還會自取其辱地引發孩子的一陣嘲笑。

其實,當孩子主張自己有肖像權時先別生氣,而要高興孩子長大了。當孩子不喜歡父母的行為時,不是不愛父母,而是他發現自己是一個不同於父母的個人,他有拒絕的能力與實力。

他開始要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與干涉,他要追尋與界定他自己,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與協商,劃定彼此的界線,拉出相處舒服的距離。

尊重孩子的單一獨立性,做到下列這些事,就可以跟孩子減少很多衝突和誤會:

一、拍照前先告知孩子,孩子不願意時就不要勉強。

二、在社群網站發布孩子的貼文或相片前要先經過他的同意。

三、碰觸孩子的身體前要先告知,不要隨意地擁抱或親吻。

四、進孩子的房間前要先敲門。

五、不要打掃孩子的房間,讓他自己收拾。

六、不偷看孩子的個人物品,不翻抽屜或書包。

七、不批評孩子的朋友。

八、不要隨意出現在孩子的社交圈,以前是驚喜,現在是驚嚇。

九、要多跟孩子聊天,關心他的生活、交友和學習狀況,以防交友不慎。

十、多聽少說,拉開距離才有欣賞彼此的能力。

給予尊重與耐心等待

弟弟竑勳在小六領縣模範兒童獎時,我們一群媽媽正準備幫孩子們拍照,看到一位熟識的媽媽,於是邀請她一起來拍照。她滿臉寫著無奈和焦慮地說:「不行!我女兒今天不讓我來看她領獎,我是偷偷來的,要趁她還沒發現前先離開。」

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普遍早一、兩年,而且女孩有更多細膩的心思與想法,甚至在青春期時會把媽媽當成假想敵般地防禦。當媽媽偷偷參加孩子的活動時,真的只能祈求自己不要被發現,因為很可能會看到孩子一臉嫌惡的白眼。

但是,孩子會一直處於反對父母的狀態嗎?當然不會!

過了幾個月,當我們陪弟弟去領縣長獎時,這次是遇上以前他讀中年級時的同學和媽媽。我們閒話家常,聊起等一下可以跟孩子一起上台接受頒獎。只見那位媽媽充滿無奈又自我解嘲地說:「我女兒不准我陪她上台,誰要我們親子關係不好!」她女兒只是冷著一張臉,白了一眼媽媽而沒有接話,我也因為急凍的氣氛尷尬得開不了口。

稍後,快輪到我們接受頒獎時,現場人員要大家排隊等候進場,那位女同學突然左顧右盼地張望,我問:「是不是希望媽媽陪妳一起領獎?那快找找看媽媽在哪裡。」我們一起四處張望,她媽媽可能發現了我們在找尋的舉動,於是笑瞇瞇地走過來。母女兩人相視而笑,那笑容就像是暖化冬天的春陽,也拉近了親子原本冰凍的距離。

青春期的孩子常擺盪在依賴與獨立之間,想測試父母是不是那麼愛他,也想看看沒有父母時,自己可以獨當一面多少事。有時候他的拒絕是一種試探,看你是不是尊重他的意見和想法;有時候又是一種不容侵犯的界線,非得跟你劃出涇渭分明的楚河漢界。

一如上述的女同學,一開始拒絕與媽媽合影,媽媽也尊重她的意願,而她在排隊等待的過程中,可能又覺得母女一起領獎拍照會是很好的回憶,畢竟一輩子只有一次小學領縣長獎的機會。孩子感受到母親的尊重,也不想日後因拒絕媽媽而後悔,這才改變心意。還好媽媽溫柔地等在不遠處,才沒有錯過彼此,這顯示她們過往愛的儲蓄與連結很足夠。

媽媽和善的尊重與等待,換來母女領獎合照的美好結局,真是值得,不是嗎?

(摘自《剛剛好的距離》,時報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