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塔可
文/嚴崑晉
這是一首宮怨詞。「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詞一開頭,特寫春天的景色,這景色本身帶有象徵意味。表面上寫突然刮起的春風,吹皺了池水,但實際上所要揭示的是宮女原本平靜的內心,因一件事而波動不安。而這一「皺」字下得確切,那吹皺池水的是柔和的春風,不是狂風,還不至於起浪,意味著宮女的感情起伏,不是澎湃洶湧,只是蕩漾起細紋微波。也因為這一「皺」字,使原本靜止的畫面動了起來,化靜景為動景,並由景入情,寄寓著宮女的情感。
「閑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接下來的兩句著重在一「閑」字,揭示出宮女無心於事的生活情狀。她漫無目的的走在芳香花徑,漫不經心的摘下紅杏花,放在手心裡輕輕搓揉,無精打采的逗弄著鴛鴦。這些看似慵懶的舉動,都反映出出宮女內心的空虛與寂寞;那鴛鴦總是成雙成對,春天還有盛開的紅杏花迎接,而她呢?卻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鬥鴨欄杆遍倚,碧玉搔頭斜墜」,下片接續上片,刻畫著宮女百無聊賴的舉止。她倚靠著欄杆,每一處都倚「遍」了。這一「遍」字,將宮女難熬的心情表露無遺,彷彿一切景物都無法引起她的興致,仍是無精打采,低著頭觀看鴨子相鬥,又或只是怔怔的出神發呆,就這麼過了一段時間,那斜插在髮髻上的碧玉簪,似乎就要掉落下來。
「終日望君君不至」,詞讀到這裡才說出讓宮女愁苦等待的原因,春風吹皺池水時內心不平靜,因為這大好春光,引起宮女思春的情懷,期盼著知心人的陪伴,但久等的人一直不來;那春色年年有,而花樣年華又能有多久?
「舉頭聞鵲喜」,正當她思念感傷之際,忽然聽到喜鵲的叫聲。古人相信喜鵲是來報喜的,於是她驀然抬起頭來,那愁苦的臉龐,浮現出一絲喜悅之情。全詞在一「喜」字下結束,帶來情感上的轉折,也帶來一線希望。
詞家馮延巳,在南唐中主李璟身為太子時,任掌書記,待中主嗣位後,位至宰臣,兩個人相知相惜。《南唐書》記錄一則趣聞;一日上朝時,中主開玩笑的問馮氏說:「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意思是說,我家宮女犯相思,關你什麼事呀!馮氏轉移焦點的回答說:「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意思是說,我這一句還比不上陛下所寫的那句來得好呀!由此可見李璟的幽默與馮延巳的機智。如今因這趣聞,「吹皺一池春水」成為成語,比喻事不關己而好管閒事,或指某人把計畫弄得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