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明清時期,北京一帶流行著「兔兒爺」的童玩,有著長長的耳朵與粉嫩嫩的臉龐,身上穿著各式各樣的服裝。那個時代的童年回憶兔兒爺,其實也與月宮的玉兔有關,原來,他是月宮的玉兔化成女子模樣,來到民間拯救被瘟疫感染的民眾。
兔兒爺源於春秋時代的月亮崇拜,那個時期已經出現了月宮有玉兔的說法,嫦娥不再只是一個人在月亮上生活,還有一隻善解人意的兔子,手裡拿著搗藥杵跟在身旁。據說,嫦娥看見人間為疫情所苦,於是就派了玉兔下凡來救助百姓,化為少女模樣為民眾治病,所以中秋祭月的時候,兔兒爺也是祭祀的對象呢!化身為少女的玉兔,雖然不接受民眾的金銀餽贈,但卻接受民眾送的衣服,而且樣式不拘,也因此受到百姓的愛戴。
玉兔除了幫助民間解決瘟疫肆虐外,還曾在《西遊記》中與孫悟空大戰好幾回。
《西遊記》裡有個玉兔精,幻化成天竺公主的模樣想與唐三藏成親,孫悟空用火眼金睛觀察,發現她身上只有微微的妖氣,不是什麼大魔頭,所以也沒太在意。玉兔精雖然是妖怪,卻沒有害過其他人,只是常嘲笑孫悟空是天庭的「弼馬溫」,孫悟空聽了火冒三丈,拿起金箍棒就打,卻沒想到,玉兔精的搗藥杵竟然能與金箍棒不分上下,一時間竟打成平手。
不過長久下來,玉兔精畢竟不是孫大聖的對手,只好潛逃到山裡躲藏。大聖於是找來山神與土地,詢問究竟山裡藏著何種妖怪作祟,但山神與土地都說這座山是一塊福地,沒有妖怪;原來在山神與土地眼中,玉兔精是個小可愛,不算妖怪!後來是太陰星君出現,才收服了玉兔精。沒想到搗藥的小白兔,竟然也曾讓齊天大聖孫悟空一時受挫呢!
清朝乾隆年間的文人袁枚寫的《子不語》中則有「兔兒神」的說法,傳說一個叫胡天保的男子,因貪看俊美的巡撫被處死,地府憐憫他的遭遇,所以封其為「兔兒神」,也成了清代少有的性別平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