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漫賞》 尼韋內的耕作 波納 |2008.05.06 語音朗讀 68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畫中呈現的春天景色,是耕作者進行「鬆土」的淺淺耕翻的季節。整幅畫作以一種近乎攝影的精準來繪製,然而在真實之外,波納(1822-1899)仍試圖在此作中表達對農民的工作與其和全人類關係的敏銳感受。她曾寫道:「在我內心的想法中,希望能透過我的畫筆來頌揚耕地的藝術,並由茲而出的麵包,養活了人類全體。」(「尼韋內的耕作 第一次鬆土」 1849 油彩 帆布 134 x 260 cm 法國奧塞美術館提供)【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展期:五月三十一日起至九月五日 展地:國立歷史博物館 前一篇文章 《文史趣談》乾隆欽賜門聯 下一篇文章 《日用即禪》出坡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5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6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7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8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9習抵拉薩 慶西藏自治區60年2025.08.2210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迷霧之境:八斗子與大坪海岸的低語【文化印象】南門電影書院【書藝心語】USP【寰宇采風】瑞士的縮影 ──盧森【民俗資產】盧經堂古厝典藏舊時光【撫今追昔】稚川丹竈:羅浮山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