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瑩瑩
生物有所進化與退化,那麼,多刺植物的「刺」,算是一種進化還是退化呢?
以仙人掌為例,它生長在乾旱的沙漠地區,雨水少、蒸發強烈,為了適應乾旱生活,葉片被「退化」成了針狀,能縮小水分蒸發的面積,以綠色肥厚的肉質莖,來取代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持續生存下去。
退化進化 目的導向
所以刺是植物的一種退化嗎?其實未必!退化指的是生物體在演化過程中,某部分器官變小或簡化,造成機能減退甚至完全消失,但是在植物的演變過程上,很多植物刺的出現,對它們本身的生存似乎是非常有利的,因為人或動物看到了身上有尖刺的植物,往往退避三舍,防範一些動物來取食,對自身提升了安全感,實際上是一種新的進化,一旦一些植物出現了刺之後,這些刺又在持續演化過程中,逐漸退化甚至又消失了,這些過程牽涉著植物身上刺的功能與效用,以及植物本身的生存與繁衍,種類繁多,不盡相同,似乎無法定義為真正的進化或退化。
葉、莖與皮 刺位不同
從植物刺的形成可分成3種類型: 植物葉刺:除了前面提到的仙人掌,小蘗、洋槐等身上的刺,也是葉子退化而成的。 植物莖刺:有的植物等,它們的刺是莖演變成的,莖刺有一個特點,就是刺的著生從莖的內部產生,和莖的維管束是相連的,一般不容易折斷或剝離。如枸杞、山楂、荊棘、柑橘都是。 植物皮刺:植物的表皮毛和少數皮層細胞變形而成,著生的位置很混亂,而且很容易剝離,如薔薇、玫瑰、月季等所生的刺就是皮刺。
有刺植物是生物多樣性的表現形式之一,其形成和演變是經過億萬年的生物進化結果,起到了防禦、保護、儲能、支撐、繁殖、吸收水分等功效,也為植物個體所處的環境中,提升了生存有利的條件,於是物競天擇中,就被保留了下來,當然奇形怪狀的植物刺,也為大自然增添了更多美麗的奇觀,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