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禾穀類 文/智慧鳥 |2023.01.31 語音朗讀 17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內容與圖照節錄自《我的第一本動物「演化圖鑑」7:人與植物的共生》,小鯨生活文創 授權使用圖/智慧鳥 二粒小麥×節節麥→普通小麥 圖/智慧鳥 烏拉爾圖小麥×擬山羊草→二粒小麥 圖/智慧鳥 圖/智慧鳥 圖/智慧鳥 文/智慧鳥 禾本科植物很可能起源於白堊紀的末期。第三紀中後期,它們已經遍布世界各地。部分禾穀類作物由於營養豐富,而成為了古人類偏好的食物。其中包括水稻、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玉米、高粱、小米等。小麥發展 遠古開始小麥是禾本科早熟禾亞科的植物,約100萬年前,世界上出現了「一粒小麥」和「烏拉爾圖小麥」。大約50萬年前,烏拉爾圖小麥與「擬山羊草」自然雜交產生了野生的「二粒小麥」。1萬8千年前,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全球氣候變暖。隨著氣溫上升,降雨也增多。這種新氣候非常適合小麥和其他穀物生長,人類也愈來愈多地採集和食用小麥。在小麥生長特別茂盛的地方,獵物來源也很豐富,於是人類部落逐漸放棄四處流浪的生活方式定居下來。1萬4000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西亞的先民們是最早為了採集野生小麥而製造石鐮刀的那群人。他們挑選出成熟時,麥穗不容易斷裂的野生小麥播種栽培,這樣可以讓穀粒留在麥穗上,便於收穫。約1萬1000年前,西亞先民已經開始栽培一粒小麥、二粒小麥。到大約8000年前,在裡海沿岸,二粒小麥又與一種野生植物「節節麥」發生天然雜交,最終形成了今天栽培最廣泛的小麥。青稞大麥 黑麥燕麥在1萬2000年前,西亞的居民從成熟時麥穗很容易斷裂的野生大麥中,挑選出麥穗堅固不斷的類型,這樣的大麥更便於收穫。大麥在中國已有5000年的栽培歷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古羌族就已在黃河上游開始栽培大麥。大麥的麥穗是由許多「小穗」組成的。每3個小穗組成一個三叉形的結構,叫做三聯生小穗。許多個三聯生小穗再在穗軸上排成相對的兩列,便組合成整個麥穗。栽培大麥有帶皮和裸粒兩種類型。裸粒的大麥有一個人們十分熟悉的名字——青稞。大麥是所有穀物中最適合用來釀酒的一種,威士忌酒和啤酒都是以大麥為原料。野生黑麥原產於現在土耳其東部的阿拉斯山脈和凡湖一帶,在青銅時代氣候寒冷的歐洲,小麥和大麥生長不好,反倒是耐寒的黑麥能夠茁壯生長。如今,德國、波蘭、俄羅斯等中東歐國家,仍然是黑麥產量最高的國家。野生燕麥也是原產於中東地區,最早出現在中國是12世紀時,廣泛種植則是在明代以後。世界產量最大榖物—玉米玉米是今天全世界產量最高的穀物。最早的玉米起源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至中美洲北部地區,來源於一種名為「小穎類蜀黍」的一年生野草。玉米的雄花序在植株頂端高高聚成叢狀;雌花序則生在植株下部葉和莖稈的夾角裡,外面密實地包著幾層葉狀苞片,只有每朵花的細長花柱從頂端探出來,準備承接從雄花飛來的花粉。結出果實之後,花柱還會殘留在玉米棒子上,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玉米鬚。玉米比別的作物更容易出現變異,所以才會形成各種差異巨大的品種:爆裂玉米、硬粒玉米、粉質玉米、馬齒玉米、有稃玉米、甜質玉米、糯玉米……水稻是亞洲人主食以稻米為主食,是亞洲人飲食特點。現在的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在侏羅紀時期是連在一起的岡瓦那大陸,稻屬的植物就起源於這塊古大陸。距今約1萬年前的中國已經開始栽培野生稻。野生稻最早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被馴化,之後與黍、杏、桃等作物一起由商人傳到印度,又在中世紀被引入歐洲南部。由於氣候南北差異大,北部水稻呈橢圓形或卵圓形,米粒強度大,黏性較大,被統稱為「粳稻」。而南部水稻米粒細長,呈細長形,強度小,黏性小,被統稱為「秈稻」。內容與圖照節錄自《我的第一本動物「演化圖鑑」7:人與植物的共生》,小鯨生活文創 授權使用 前一篇文章 蜘蛛網知多少 下一篇文章 談動物演化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巨蛋邀大家同樂全球巨蛋大比拚摩斯密碼二三事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洋芋片戒指咬下一口數學 作者其他文章吃太多冰涼東西容易生病古今地球 演變關鍵宇宙開發必要性月海是「海」嗎?真有時光隧道嗎?太空中 冰山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