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瑣談】粟:樸實之味

文/鄧榮坤 |2023.01.19
2218觀看次
字級
粟乃五穀之一,俗稱小米。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很多人嘗過栗粥或粟酒,卻不知道這玩意原來有一個非常通俗的名字──小米。

粟,屬於五穀之一。五穀,一般指的是稻、麥、黍(玉蜀黍)、菽(大豆)、粟五種農作物,而栗是其中籽實最小的。因為身處中國南方,日常生活膳食中,我們對於稻米比較熟悉,是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小米則是因原住民聚落自行釀造的小米酒,而為人們所熟知。

粟,亦稱稷、粟米,中國北方又稱為穀子,俗稱小米、黃小米,公元前在中國就已開始栽培。文史工作者沈筠說,五穀還有另一種說法,根據《大戴禮記》記載,五穀是麻、黍、稷、麥、菽,兩種說法的差別在於一種有稻而無麻,另一種有麻而無稻。考古發現,在河北、山東、陝西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先後發現了粟粒和粟殼,充分證明農耕出現以後,黃河流域就已經開始種植粟了。

栗為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國北方有些地區的居民,將穗大而毛長、顆粒粗的稱為「粱」,而穗小、毛短、顆粒細的稱為「粟」。台灣原生種廣泛種植於山區,為台灣原住民早期主食。如果把身子蹲低仔細觀察,會發現稈粗壯而中空有節,葉互生,狹長披針形,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長而下垂,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基本有刺毛。  

粟雖不是台灣人的主食,但坊間許多餐廳都可品嘗到由粟熬煮而成、濃稠香郁的小米粥,加點糖就十分可口,或與餡餅、醬瓜之類小菜一起進食,常令饕客垂涎三尺。近年來,由於在超市可以買到,許多人也開始嘗試自己在家熬煮小米粥。下回路過原住民聚落時,別忘了帶一點回家,試著在一碗粥中品嘗另一種樸實的味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